○2007年6月7日,安徽合肥六安路,距离考试只有几分钟,一名考生跑错考点,交警用警车载着考生去考点
本报记者从2003年开始记录高考,至今已经14年时间。在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39年中,14年不长,却也不短,在这些记忆碎片中, 既有时代的烙印,也有一个个围绕高考而生的故事。
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 也是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但这一年却是让中国人难以忘记的一年。这一年,因为非典,所有进入考场的考生都必须接受体温测试,并填写健康登记表。同样是这一年,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高考告别酷暑。也是这一年开始,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4年后的几年,高考人数逐渐增加,从2004年的729万到2008年的1050万,这一年高考人数空前绝后高考招生人数也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录取比例57%。而200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
2009年开始,高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到2013年降为915万,但录取人数高达685万,比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还多72万。直到2014年、2015年高考人数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不过招生人数也接近700万。今年高考人数也不例外,报名人数940万。
高考是一段奋斗的记忆,也是一段永恒的记忆。考生、家长都成为这段记忆的主角。回顾每年的高考,不难发现其中有家里有人重病或发生意外不敢告诉考生。比如2012年6月8日下午,西安阎良区考生刘庆在考试出来后才知道父亲去世多日。
也有,高考迟到,不让进考场。比如2012年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开考后,上海一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之门外。考生最终付出“迟到的代价”。
还有考生带伤、带病考试;考生忘带准考证,爱心接力到考场,考生跑错考场,警车护送的故事……
今天,2016年高考拉开大幕,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记录的这14年高考影像,寻找当年你的那份记忆。
本报首席摄影记者 吴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天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闭幕,通过了多项人事任免。会议任命张棉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任命陶芳德为安徽...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