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帖,如入江南园林,园林的各处景观靠曲径相连,曲径好在一个“曲”字,一览无余便显直白,直白寡淡无味,留白才能让人回味、想象。曲径通幽,曲径蜿蜒,移步换景,处处给人惊喜。看《暑热帖》有曲径漫步之感。
《暑热帖》为蔡襄所写,他和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以行书见长。帖中每一字,字少连带,字不连但意相连,字字成景,“暑”字峻拔如森森古亭,“热”字粗砺,嶙嶙如假山,这样看来,心里的暑气也消了半成。
言及暑热,不由望望窗外,阳光晃晃耀眼,干热的气息裹着行人,到了午间,路上行人渐稀。在城里,树荫少,蝉声远远的,声嘶力竭的,让人越发觉得燥热。四季中,人们常在夏前加一苦字,无苦冬苦春苦秋之说,可见夏曰难熬。幼时启蒙,母亲便教我“赤日炎炎似火烧”一句,彼时的夏日更为难熬,住低矮平房,夏天生痱子,蚊虫叮咬,热浪袭人,路面的沥青被晒软,连过马路都小心,塑料凉鞋会陷入软塌塌粘乎乎的沥青中,甚至巴住脚趾,极难洗掉。
暑天的早晨,父亲用大茶壶沏上满满一壶茶,得一两个时辰才凉下去。粗朴的茶碗盛来还没有完全凉却的茶水,浓苦甚至有些涩,解渴,生津,气平。不精致,但熨贴。这样的一壶茶,一直喝到茶味寡淡。如今我仍保留这个习惯,每日里必泡茶,有时我乱点鸳鸯谱,前些日子,猴魁所剩无几,三五片,七八片,寥寥可数,于是把剩下的猴魁和六安瓜片倒入一个筒里,随意抓一些放入杯里,有点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意味,不过六安与猴魁并不相隔千里,都是皖地所出,两种绿茶,共处一杯,入口似乎比单喝要苦一些,然后缓缓回甘,苦未尽甘已来!
边喝茶边看,蔡襄写道: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蔡襄以片论茶,且是精茶,也令人遐想。帖子里,寥寥数语,顺带提到茶,似有泉流叮冬,宛如轻舟一片绕山来的轻快。帖子中的“茶”字,我将之想象成仙风道骨一老翁。两年前读潘向黎的《茶可道》,中有一文提到蔡襄和他的小龙团供茶,据说该茶矜贵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仁宗皇帝平时都不轻易用此茶赏人,得赏的官员根本舍不得喝,作为宝物珍藏着。偶尔来了贵客,不是取出喝,而是像对待古玩一般“出而传玩”。不知帖中所提“精茶”是否为他创制的小龙团供茶。
茶分贵贱我不喜欢,寻常生活,茶和柴米油盐一起,让人觉得家常亲近,喝着茶,谈及家长里短,生活中多的是稀松平常的琐屑之事,若是茶价昂贵,或珍藏如古董,那就与人疏远,变成“人生缰锁”。我喜欢的是帖子中闲闲写来的兴致,生活———就是手中那杯茶,纸上几行墨,节气流转中真实的感受,零七八碎却温暖真实。
闲来饮茶,闲来读帖,暑热自然如退潮一般,心里的静气自然多了。看了多日古人帖子,顺手拈来的多为家常事,帖中有千山鸟飞尽的空远,有种豆南山下的淡泊,有把酒话桑麻的家常,有豁达,有沉郁,有舟车羁旅,有抚琴喟叹,字字句句,模糊或清晰,那么空寂,那么古雅,那么苍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金林
记者
江露露)9月29日,“皖盾安庆———2015”皖中片人防机动指挥通信跨区支援联合演练在安庆市举行。为贯彻“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任务,根据省...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