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喝茶,讲究品位,特别强调“得趣、得神、得味”,人数以客少为贵。所谓“独啜提神,二人有趣,三人得味。”说的就是此意。
就像今天晚上,夜已深,妻已睡。茶渐淡,寒意浓。看了几个小时的书,没有一点疲倦。秋夜品茶易入味,看书易入神。这因为天气不冷不热,环境清新优雅,尤其是在称心如意的书房,看书的兴趣浓了,品茶的意味深了。
前年去上海看望一位朋友,她选了一个清静高雅的茶楼,当我走进卡座,感觉到环境幽雅,柔和的灯光和着优美轻松的爵士乐,以及空气中静静地流淌着清新淡雅的清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等我们坐定,服务员送来了两个景德镇青花瓷盖杯,我们点了两杯安徽黄山毛峰,因为是新茶又是安徽名茶,所以价格不菲。
开水冲下茶叶浮起,淡香扑鼻,我知道是正宗的黄山毛峰。一朵数枪,浮于水面,茶叶整个舒展开来后,更是清润柔嫩。碧绿的茶汤入喉后,留下一股清纯之气、淡雅之香,氤氲唇齿之间。
在缕缕茶香和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轻歌曼曲中,一个恬静、祥和的夜晚,就这样度过了,似乎了东坡先生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言。
我记得小时侯,父亲带我去菱湖公园茶社喝茶的情景。公园茶社掩映在绿树丛中,濒临于湖水旁边,常常是座无虚席。父亲带我去喝茶,我虽不得其味,但觉得茶社是个既热闹又清净的地方。每张桌子坐满了人,有看报纸者、有吃点心者、有谈心者。偶尔有跑堂的吆喝,没有一人大声喧哗。后来我长大了一点,记得哥哥谈恋爱,就是有介绍人带到茶社去见面的。在那个年代介绍对象到茶社见面,那就是非常风雅的事了。可见喝茶历来与高雅之情趣、优美之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通过长辈的口得知,在南京丰富路居住时,父亲是喝茶的名角,赋闲后什么事都不会做,只会烧炭炉泡茶。一个泥巴炭炉,他用一张废报纸点燃后,加几块栎炭,很快炉火正红,要不了一会儿,一小壶水就烧开了。父亲用他那把喝了几十年的紫砂壶泡上“六安瓜片”,然后再沏一壶水,边烧边喝边兑。等添了几次栎炭的炉火熄灭后,一个上午的时光就这样被打发走了。一份《新民晚报》被他翻来翻去看了几遍,这份看过的报纸又成了他第二天点炉子的燃料。
父亲喝茶离不开躺椅、报纸、折扇,选一环境好的位置。要么是小院子,要么是大院子树荫下,阳光透过茂密浓绿的柳叶缝隙漏下来,斑驳陆离的光影落在他身上,方凳上放着茶具,小花猫温顺地蹲在他脚旁的情景,成了他晚年喝茶时留在我记忆中的印象。
父亲将这种奢好遗传给我,因此,每年新茶上市,购茶、藏茶、品茶,成了我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今夜,一壶安溪铁观音已喝得已是香消魂散,我的心绪也随着阵阵幽香,缓缓蔓延。我想起铁观音的前世据说是观音托梦,因而才如此身价高贵。品着铁观音的韵味,看着手中这把紫砂壶,我想起数年前,一位朋友送了几听“安溪铁观音”给我。好马要配好鞍,于是把一把珍藏多年的紫砂壶正式启用来泡铁观音。为了检验这把当时标价几千元的紫砂壶是否货真价实,我有意将喝过的茶叶泡在壶里,放了一年之久。第二年春节前,我打开壶盖一看,茶叶依旧不腐不霉不臭,上面只有一层淡淡的、泛着银光的茶铀。
茶香总伴书卷香,秋夜品茶忆佳人。这是文人的情趣使然。
新闻推荐
经过四天的激烈比拼,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武术套路比赛9月15日全部结束。在最终产生的25枚金牌中,东道主安庆代表队分别在男子丙组枪、剑全能和女子丙组刀、棍全能两个...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