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老办公楼明远电气公司控制室内景明远创始人吴兴周
来芜创业开启“发光”梦
吴兴周,1868年出生于徽州绩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循着数百年来徽州人外出谋生的从贾习俗,吴兴周十三岁时,经人介绍在六安一家钱庄当学徒。由于勤快、忠厚且书算娴熟,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逐步从一名学徒升至钱庄经理。而立之年的吴兴周并不满足做个偏安一隅的小财主,他认为芜湖作为通商口岸,商业繁荣,与外界交往更为便捷,正是他大展宏图的绝佳去处。1900年他来芜湖,在长街开起了“宝兴京广货店”,因经营得法,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在芜湖商界崭露头角。
进入20世纪,帝国主义经济扩张加剧,洋货充斥市场,实业救国的思潮已深入人心,此时的吴兴周也萌生投资实业的梦想。可作为一个传统的商人,吴兴周对于西洋舶来品还是相当陌生的。有一天,吴兴周忙完店务,天已黑了,他急匆匆往家赶,路上漆黑一片,行路艰难,当路过芜湖的租界时,发现眼前一亮,一片灯火通明,与租界以外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第二天,吴兴周到处打听租界晚上点的是什么灯,去过上海的绩溪老乡告诉他,租界那边用的是电灯,现在上海寻常百姓都在使用电灯,早在二十年前上海就有了电灯公司和发电厂。当得知洋人用的是电灯,靠电力发光时,吴兴周兴趣渐浓。
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了解发电的相关原理,吴兴周几经辗转来到上海,还来不及欣赏大上海的繁荣气象,就直奔上海新申电力公司。上海绩溪老乡的介绍,吴兴周与新申电力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姜忠浩见面,姜忠浩向吴兴周详细解释了电力照明和发电,以及创办一座电厂所需的资金、设备、技术等。他告诉吴兴周,目前电气产品流行于欧美各国,电气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至于眼下的中国,只有五家电厂,而安徽当时还没有一家,在安徽投资电厂是大有可为的。见面相谈甚欢,吴兴周越发痴迷上了电灯,从此与电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到芜湖后,在吴兴周的精心策划下,一场集资创建电厂的大幕拉开。吴兴周也成了点亮芜湖乃至安徽的第一个中国人。
然而创办电厂绝非易事,吴兴周先找到在芜湖开店的老乡程宝珍,将创建电厂的想法告诉老乡,表明改变徽商传统的经营模式,将目光转向实业的观点。程宝珍一听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并答应出资做电厂的大股东。在资本筹集过半后,剩余资本则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公开筹措。《中外日报》曾报道过一条短讯:“芜湖近又某绅拟招股1万5千金,在此间创一电灯公司,刻已集有80股,计银8千金。一俟股份集齐,即禀请地方官立案,购机先行试办云。”经过吴兴周一手的策划和不懈努力,不仅赢得同乡的大力支持,连芜湖、合肥、宁国等地的绅商也都积极参股,终于筹集到启动资金漕平银12万两。于1906年在城外下十五里铺(今明远集团所在地)购地筹建“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在安徽近代史上最早投资办电厂的,也只有芜湖明远电灯有限公司一家。
“徽骆驼”兴建明远电厂
“徽州骆驼送点火,电火送来胜光月;从此夜色不昏暗,男女老少都欢悦。”1908年明远电厂开始营业,两台125千瓦发电机运营发电,一只只闪亮的电灯将整个十里长街和大马路照得灯火通明。 初建电厂由于社会风气闭塞,只有官府、大商号和城市主要街道才用电灯照明。尽管吴兴周带人挨门逐户宣传,但收效不大,电厂仍扭转不了入不敷出的局面。加之缺乏管理经验,明远公司很快处于破产边缘。在经营陷入困境之时,吴兴周向大清银行高息举债,确保了明远公司正常运转。
1920年前后,芜湖的裕中纱厂、大昌火柴厂等工厂先后投产,其他机械、粮食、加工等行业也有所发展,用电量急增,电力出现紧缺。这时的明远公司集资50万元,扩建厂房,增加发电设备和人员,64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建成发电。1928年,再次集资19万元扩建,152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建成发电。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显示,明远公司不仅成为当时安徽最大的发电厂,也是全国“二等电厂最完备者”。
此后,吴兴周等创始者加强了电厂经营管理,加大了面粉厂等企业用电市场的开拓,还为这些工厂设立专线送电;另一方面,经过多年使用,居民普遍认识到了用电的好处,用电热情高涨,电厂不断出现盈利。与此同时,吴兴周以明远电厂为基础,在芜湖投资其他实业,陆续与人合伙开办了大昌火柴厂、益新面粉厂、恒升机器厂、电镀厂、电话局、汽车运输公司等。这些近代企业的兴办反过来又刺激了工业用电的攀升。1932年,芜湖明远发电设备更是扩容至2456千瓦,占全省发电设备总容量的57.4%。
这时的吴兴周也成为芜湖商界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举足轻重。其艰难创业,呕心沥血三十多年的“徽骆驼”精神和振兴民族工业的自强、不屈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新时期的新徽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杨正毛) 5月9日上午,中国光彩事业六安行暨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在六安召开,在集中签约仪式上,芜湖市共有22个项目签约。市委副...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