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17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将中医药这一独特丰富的资源与当前脱贫攻坚任务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减贫摘帽”。
安徽省作为中药资源大省,拥有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排名位居全国第6。亳州市被评为四大药都之首,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在政府层面,安徽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6年底启动“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遴选工作,共遴选出霍山石斛、菊花(亳菊、滁菊、黄山贡菊)和桔梗等10个安徽特色道地药材品种和中国中药霍山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禀赋和政府层面的支持,为中药材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药材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缺乏精准指导。目前安徽各地中药材产业扶贫尚属探索性质,缺乏全省统一的规划设计,往往是各地在“单打独斗”,点上经验多,但是全面铺开难。虽然安徽省也出台了一系列中药产业发展、产业扶贫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但是在中药产业扶贫方面,从大的政策指导到具体的资金、技术、经营等各方面的支持缺乏精准的政策依据。
二是中药材品种选择缺乏精准定位。在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过程中,必须要精准确立扶贫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材特色种植品种。由于各地土壤、气候、种植传统和习惯的不同,安徽各地的道地药材品种不尽相同。比如,菊花、丹皮、亳白芍是亳州地区的“道地药材”,宣木瓜是宣城市宣州区的“道地药材”,桔梗是太和县的“道地药材”等。而在实际种植中,个别药企前期规划调研不够,缺乏论证,贫困户特别是中药材自种的贫困户,在中药材品种的选择上往往是“人看人”“户看户”,容易一哄而上,种植呈现高度“杂种”“混种”状态:同一区域、同一乡镇、同一农户同时种植多种中药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甚至有农户种植的中药材达5种,导致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道地性不够,市场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
三是中药材扶贫产业链不够完善。中药材产业扶贫,既要当年脱贫“短平快”,又要稳定脱贫“长收益”,而在调研中发现,安徽省中药产业扶贫中,贫困户主要参与的是产业链最初端,集中在中药材种植业。所获得的收入类型主要是种植端土地入股所获得分红收入和在经营主体产业种植基地打工的务工收入,中药材产业加工运营和中药旅游、中药养生第三产业等相关延伸的产业贫困户基本上没有参与,中药产业扶贫的基础不牢,可持续性不强,贫困户返贫风险较大。
四是政府、企业、贫困户三者关系尚未理顺。企业缺乏内生动力,个别贫困户“等要靠”思想严重,政府“唱主角”。在中药材产业扶贫中,政府应当是中药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纽带,政府主要是提供政策和服务,但实际上却是政府“唱主角”,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把帮扶带动贫困户作为换取优惠政策的筹码,企业缺乏帮扶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从贫困户角度看,一些贫困户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而另一些贫困户“等”“要”“靠”思想严重,不愿自力更生,从而将各种压力和责任都转嫁到政府身上。
二、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尽快出台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扶贫文件,将中药材产业扶贫上升到政策层面。安徽省2015年就推出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药产业发展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安徽省也制定了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加快发展中药农业、壮大升级中药产业、创新拓展中药商业、融合发展中药大健康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部署。但是,在中药材产业扶贫上仍然缺乏精准的政策规划和指导,应抢先一步,深入谋划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规划,尽快出台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的相关文件,把中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任务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将中药产业扶贫上升到政策层面,给安徽各地提供政策支持和依据。
二是打造产业扶贫药材基地。综合考虑扶贫区域的地理、气候、栽培历史和经验等因素,正确引导贫困户进行合理种植,编制道地药材目录,优先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道地药材种类和具有种植经验和历史的药材种类,建设一批大宗道地药材产区,打造省级、国家级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设立“定制药园”,鼓励公立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安徽省内有多家中医院,可因地制宜,鼓励中医院与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合作,定制中药材,定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既帮助贫困户增收,又帮助解决医院中药材来源及中药材的“道地性”问题。
三是推动农企深度联结。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药企+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参考依据。政府应积极配合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道路的整修、排水、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专列研究经费用于中药材产业扶贫,农委等部门可加大对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科技部门可以设置中药产业扶贫的重大专项,将中药产业扶贫纳入正常的科技攻关中。
四是鼓励发展中药第三产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药膳等中药健康产业,拓展中药产业链条,使贫困户深度参与中药材产业各个环节,让贫困户“粘”在中药材产业全链条上,而不仅仅是中药材种植业上。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基础上,确保贫困户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收益。
中药材产业扶贫既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利之策,也是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可行之举。但是要想使此项措施真正发挥效用,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提供优惠,为新型中药材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构建深度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企业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尽其所能帮助当地贫困户。但是“扶贫先要扶志”,对于贫困户而言,要克服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勤劳务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扶贫从“输血式”转化为“造血式”,真正消除“穷根”,实现脱贫致富。
本文为全省党校系统2018年度重点课题(QS2018024)的阶段性成果
(芮琼)
新闻推荐
霍山县东西溪乡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党支部建设,力促“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化...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