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波
初秋,从六安市区出发沿105国道往西,进入霍山县的第一个乡镇便是号称“瓜果之乡”的下符桥镇。公路两边油牡丹、油茶、大红桃、红心猕猴桃、葡萄、蓝莓、草莓、有机蔬菜、瓜蒌等花草、药材、瓜果基地一家挨着一家,形成了长达10公里的现代农业观光长廊。
在一家“康丽葡萄种植基地”里,成群结队的游客手提着塑料筐穿行在一畦畦的葡萄架下,采摘葡萄,整个葡萄园洋溢着大人、孩子们的欢笑声。
“都说这里的葡萄品种多、味道好,今天特地带一家人过来尝尝。 ”正忙着剪葡萄的张先生说。
康丽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郑宗怀和家人忙得团团转,一边为游客准备采摘葡萄所需的剪刀和竹篮,一边招呼大家边采边尝。
“我这个园子里种的有十几种葡萄,夏黑、巨峰、金手指……上市3个月来,已卖了十多万元了。”郑宗怀介绍说,经过3年的辛勤培育,他种植的50亩生态无公害葡萄进入盛果期。
“我家葡萄都是用菜籽饼、羊粪作肥料的,在种植过程中从不喷撒任何化肥和农药,葡萄无论甜度、香味还是口感都比超市里卖的好。 ”郑老板对自己的葡萄品质很自信。
郑宗怀今年53岁,自小家庭贫寒,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过世早,他只读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 “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亲戚朋友家都借遍了,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多年利滚利下来,家里的欠债压得我翻不过身来......”说起往事,郑宗怀很感慨。
2001年,为了偿还欠债,36岁的郑宗怀只身一人到上海打工。后来在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里开了一家小餐馆,一干就是10年。
“2012年,拿着打工的积蓄从上海回来,想早点还了人家的账,再让家里人日子过舒坦点。看别人都在种百合,我就以每亩600斤稻的价格流转了50亩土地,种起了百合。没想到第二年百合价格就开始暴跌,一下子亏了40多万元……”说到这里,老郑神情有些落寞。
“种百合亏了,我七拼八凑,种上了葡萄。镇里为了我的葡萄园能尽快建好,从土地流转就主动给我帮忙协调,建大棚时又给我联系农委给了奖补资金,方方面面都给我很大的支持。没有政府撑腰,我也没胆子干。今年葡萄估计年产量有4万斤,年收入也有40多万元。我的葡萄扎下根了,我也算是翻过身了。 ”
“葡萄园因为许多工作都是手工完成,所以园子里用工量很大。我用工找勤劳肯干的贫困户,每年付工人工资就有6万多元。”老郑说,贫困户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多拉一把是一把。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能招揽更多的人来采摘,我特地在沿公路一线承包的土地。贵就贵一点吧!交通方便,葡萄才好卖。为了能延长采摘期,我的葡萄分早熟、中熟和晚熟几个批次,可以从6月下旬一直采摘到8月下旬。 ”老郑很有经营头脑。
听老郑说,他下一步还将结合镇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打造集生态种养、养老养生、观光旅游、休闲体验、趣味采摘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大鹏本报通讯员方彤彤自从与六安的几家大酒店结缘,霍山县黑石渡镇杜家冲村的贫困户易淑祥一改过去的愁眉苦...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