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汝明/漫画
漫谈万象
□湖北段思平
近日,安徽霍山县一位父亲张德才写下一封长微博,称自己的儿子张朝阳中考考出700多分的好成绩,却因为老师擅自修改报考志愿,导致儿子仅能上职业高中。7月10日晚间,安徽六安市教育局回应此事时表示,已督促霍山县教育局进行调查核实,严肃处理。(据《法制晚报》7月11日报道)
篡改志愿,剥夺了考生自主择校的权利,让考生的努力付之东流,这将对考生及其家庭造成怎样的打击,我们不难想象。更令人愤懑的是,类似的恶性事件竟然已经多次发生。如2015年,甘肃张掖市肃南县某高考生因志愿被老师修改,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2015年,安徽全椒县三圣中学,一班主任篡改37名考生高考志愿……
这些老师,有的是“好心办坏事”,出于对学生前途负责的考虑,悄悄把学生志愿改得更保守一些;有的是收了好处,修改考生志愿给某些学校输送生源……这些行为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都是对考生本意的歪曲。遗憾的是,针对这种行为,却始终没有制度性的防范,类似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为什么别有用心的人能轻而易举地改别人的志愿?志愿填报系统投入使用已经多年,难道不能进行必要的升级,防止篡改吗?比如,密码交到每个学生手上,而不是由老师掌握;填报志愿时,将电脑系统填报与学生签字确认统一起来,在确定的最后一刻需由学生本人同意等等。
改志愿事件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事前的防范和事后的补救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纵观近年发生的改志愿事件,我们发现制度性救济也严重缺失。学生被改志愿后,往往是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此次安徽的事件中,教育部门也是这么表态的。但是被损害利益的考生却只能咽下苦果,被改的志愿改不回来了。因为志愿填报系统规定,志愿只能改一次,考生志愿被篡改后就没有机会再改回来。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启动申诉程序,给考生多一次修改的机会,让被改的志愿回归到考生本意?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霍山县上土市镇不断加强城乡低保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管理水平,做到制度更加完善,程序更加规范,监督更加到位,群众更加满意。该镇在科学评估已有各项城乡低保制...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