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霍邱新闻 > 正文

回家路上 □辛有光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9-13 17:34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个夏夜,在一股突如其来的全民大跃进的左的狂躁风裹挟下,我与一些青春年少的上海同学一起背着行囊,风尘仆仆地离别故乡上海,去参加支援内地安徽的经济建设。在当时,这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从此,淮河边上这个由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中等工业城市——蚌埠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几十年来,由一根根铁轨和厚实的枕木连接起来的铁路线便成了我回家的必由之路。从蚌埠到上海,又从上海返回蚌埠,因探亲或公干出差,坐火车成了我唯一选择。过长江、穿镇江、丹阳隧道,这条铁路线究竟走了多少次,我已记不清楚了。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中国铁路在近40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足以让人振聋发聩,为世人所瞩目!在沪宁铁路与南京浦口以北津浦线相衔接的铁路线上,来去之间,我亲身经历、感受到中国铁路急速向前奔驰中带来的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变化。

打开记忆的闸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个夜晚在我人生中留存的烙印也许是最深的。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满眼的好奇。夜车,上海北火车站站台边上,庞大的黑色蒸汽车头,头顶上冒着浓烟,不停地咆哮着喘着粗气,十几节绿皮车厢连在一起宛如一条长龙。“呜”的一声汽笛鸣响后,黑色长龙蠕动着慢慢驶离了上海车站,“哐当、哐当”地向前爬行。车上除了司机,还有一位烧火的司炉,他打着赤膊,颈脖里围一条干毛巾。他已是满头大汗,却仍一铲一铲不停地往正对外吐着红红火舌的炉膛里添煤。这是重体力活,非常人所能承受。蒸汽机车的动力,全来自于不停加煤燃烧着的熊熊大火。当时火车的车厢十分简陋,硬硬的木质座椅,一边三个座,另一边两个座,面对面的座椅中有一个小茶几。那时的绿皮车哪有现在火车全封闭保持恒温的舒适条件。天花顶上虽装有能旋转的小风扇,但车厢里人多热气大,等于是杯水车薪。深夜,朦胧间我被一阵嘈杂声吵醒,原来是车到南京了,旅客必须全部下车。“我买的是去安徽蚌埠的票,为什么要提前下车?”我揉着眼不解地问列车员。“前面是长江,火车过不去,要到下关摆渡!”列车员答。于是,我背起行李,在漆黑的深夜跟着人流出南京车站沿着长江边向着鼓楼方向匆匆步行至下关码头,过江后重新登上摆渡过江的车厢。由长江摆渡换乘火车约摸耽误有一个多小时。那时火车每小时走60公里。绿皮车“哐当、哐当”摇晃着走到蚌埠,天色已经放亮,从上海到蚌埠整整耗去一个晚上的时间。

以后我每年回家探亲,同样的绿皮车、硬木椅,蚌埠火车站和上海北站同样是人满为患的拥挤场面。买车票、候车,我每次都在推来搡去、拖着大包裹、小行李的人群中奔波,处处充斥着叫卖声和各种嘈杂声,沉闷的空气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种紧张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得不到改变。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国靠自力更生,冲破外国技术封锁,在川流不息的长江南京段建起了一座钢铁大桥,上层是公路桥,底层是铁路桥。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观,令国人扬眉吐气,引来各地游客览景留影。天堑变通途,我是铁路线上的常客,应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蚌埠回上海的回家之路再也不用在浦口和下关码头坐轮渡过江换乘火车了,蚌埠至上海的行车时间也由原来的8个小时缩短到6小时50分,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回想起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坐火车哪有现在人们坐高铁带来的那种舒适感和温馨的获得感。那时出门坐火车,可以说是受罪,一百零八个座位的车厢竟有两百多人往里挤,过道里站着的,车厢两端席地而坐的,用水泄不通的词语形容这种情景也不为过!车站售票大厅买票的人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哪有现在网上购票,回程票可一次买,手机付款那么简便。记得有一年回家过春节返蚌时,上海站一票难求,为不耽误上班,我只能在瑟瑟寒风中从车站广场外躲在墙角边的票贩子手上买了一张价贵一倍的黄牛票挤上了北上的列车,春节放假后的头一天按时赶到单位上班。

回家路上最能熬得了辛苦的人,要数那些上海知青了,逢年过节,站台上、车厢里满是他们的身影。我有一个当年插队落户到霍邱农村的小姨,她每年春节回家都要路过蚌埠转乘火车。那已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农村全面推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自己土地的时代,小姨带回家过年的蛇皮袋、竹篮里装满了当地产的花生、黄豆,成桶的芝麻香油、还有腌制的咸鸡、咸鸭和开膛破肚放了香料的风鸡,这些安徽土特产对文革中常年物品严重匮乏刚有点好转的上海人来说,那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年货!每一次小姨回上海在蚌中转火车,我总是充当“苦力”。过年前的“三九”寒天,我手拉肩扛地拖着大包裹、小行李从回乡过年的人堆里好不容易挤到站台上。火车一靠站,我十分敏捷地先从刚好能容下身躯的窗口速速爬进车厢去,先帮小姨占好座位,然后又迅速地将小姨从车窗下递给我的一件件装着那些土特产的布口袋、蛇皮袋和竹篮安置到有空当的行李架上或塞到座位底下。这种境遇现在的年轻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抢时间,又费力气,我是常常被挤出一身汗来。等小姨上了车,火车开动了,我才挥手离去。

我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后不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蚌埠车站内停靠的黑色蒸汽车头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国产的新型内燃机车头,绿皮车厢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1997年4月1日,这是中国铁路史上值得庆贺具有里程碑式的日子,中国京沪铁路线首先试行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开始进入提速腾飞的新时代。它一路高歌猛进,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到2009年4月1日,中国铁路共实现了七次大提速,全国主要干线火车从时速80公里、100公里、120公里逐步提高到时速250公里、300公里。中国铁路创造的奇迹,速度一次比一次快,真让人不敢相信。2008年,这是我退休以后又一次回家探亲,我第一次坐上一列时速100公里的银色长龙般的和谐号动车去上海,我心里无比兴奋!被人们俗称为“子弹头”的流线型纯电动车头,还有那宽敞、整洁、明亮的车厢,让人赏心悦目。车厢内一排排坡度可自行调节的高靠背沙发式座椅,两边外加塑料扶手,每人座位前还有一个可收放自如的木质托架,可放茶杯和书刊,车厢两头设残疾人专座,车厢前端装有让旅客抬头可读的滚动式电子屏。一切都是按人性化标准设计的。我心里暖暖地感受到,坐动车时代和谐号,那真是一种“奢侈”的人生享受啊!如今坐动车从蚌埠去上海,一天内可以好几个来回呢!和谐号贴着地面在飞,我的心也随之一起飞翔,心里充盈着无限的感慨,充盈着一片春暖花开般的欢欣。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块块绿色农田,正孕育着秋天稻谷丰收的喜悦;望着远处一座座高楼林立新城镇勃起的雄姿;望着一栋栋两层或三层坐落在池塘边被幽雅生态环境环抱着的农家新屋,这一路独好的风景,展示的恰似一幅多姿多彩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累累硕果的新画卷。我坐在舒适无比的高铁车厢里,心里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泛起为祖国繁荣昌盛而无限自豪的层层涟漪。

自从有了高铁,近些年我每次坐车回家感到十分轻松,不再有若干年前坐火车那种是负担的疲惫感,那种无奈和苦涩。曾经有过的蚌埠火车站和上海北站广场内外拥挤的人流、赶火车拖儿带女慌乱的脚步,车厢内外的喧嚣声以及各种混乱和嘈杂,已荡然无存,车厢内超员后人挨着人,上厕所过道里连脚都挪不动的那种尴尬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节车厢的行李架上再也找不到当年塞满蛇皮袋、旧纸箱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轻巧漂亮的拉杆箱和手提袋。如今人们过年前再也不用带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回家,盛行的电商、网购,全国各地的土特产都能买到,带一张银联卡或手机付款,什么都能解决了,多方便!

2017年6月,中国铁路又传来喜讯;“复兴号”高铁开始上路,进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时,我看到一段视频在网上热播——将一枚硬币立在时速30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的窗边,9分钟内硬币始终不倒。外国朋友为之惊叹:“中国高铁既快速,又平稳,已经成为全球高铁的佼佼者”!今年初夏,我和老伴又一次坐高铁回家探亲,从蚌埠南站坐上G7291列车8:38离蚌,10:52抵达上海,仅用去两小时十四分,她小姨在家做了一桌好菜正等着我们吃中午饭。每每想起高铁路上既安静、舒适又清洁的环境,还有那高质量的一流服务,女服务员一个个高挑挺拔的身姿、和蔼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十分温馨。

谈到中国高铁,有朋友告诉我,现在打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内的铁路运营版图,上面一条条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总里程已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占了一半还拐弯。我暗自惊叹:我的国,你真了不起!北京、上海、济南、石家庄一些大城市,高铁打通周边城市经济圈,火车行驶只需一小时。快速、便捷、平稳。高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成果。

前些日子读报,又一条喜讯映入眼帘:今年6月底,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单——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至万隆中国援建的高铁项目进入了全面实施推进新阶段。这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金名片”。建成后的雅万高铁上,将出现中国标准的动车组向前疾驶的身影。中国铁路动车,它承载着中国智慧、中国创造,让全世界感受新时代中国的超凡实力。

奔驰吧,中国高铁!你凝聚着国人的梦想和希望,向前,再向前……

作者系蚌埠市政协机关退休干部

新闻推荐

赞!民警用破案奖金资助贫困大学生

本报讯8月20日,霍邱县公安局民警代表来到龙潭镇和宋店乡5位贫困大学生家中,将上级颁发的“4·15”专案组集体三等功奖金全...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回家路上 □辛有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