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霍邱新闻 > 正文

广大读者吐心声:散户家中不囤粮 大户存粮心发慌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6-14 11:26   https://www.yybnet.net/

6月7日,本报刊登 《如果下大雨,小麦咋处理》一文后,不少读者纷纷打电话、发短信到报社,介绍了自己晾晒、储存粮食的方法。其中,不少种粮大户表示,除了少部分“运气好的”能找到合适的晾晒和储藏地点,大部分人对仓储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淮北村村民王保化认为,自家楼顶的水泥地台就是最好的“晒场”,但能否快速出手卖上好价钱,还得看“老天给不给面子”。这个在自家9亩地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农民,每年都会分批晾晒收上来的6000多斤麦子。如果天气好,一个星期就能“包圆”;如果碰巧遇上像今年一样的连阴雨,那就只能先堆在房里,拿电风扇不停地翻吹,等水分蒸发差不多了,再找个化肥袋兜着,“天气晴了还是得拿出去‘见光\’,不然根本卖不掉。 ”

提及小麦的仓储和保管,这个花甲之年的农民觉得“不是问题”。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出务工的人逐渐增多,这个拥有3774人、耕地面积达3640亩的村庄 “已经很少有农户大量囤粮的现象了。 ”王保化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将收上来的麦子卖掉,再去买成品的面粉会更划算。至于一家人的口粮,只要不扎口放在相对防潮的环境,几乎很少生霉。最多再洒些草木灰,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不生虫子,“到下次吃的时候,用筛子把小麦筛一遍就行。 ”

“和小麦一样,水稻只要晒干了,挨到来年春天也没问题。 ”霍邱县乌龙镇松树村村民程其厚说,他家的20多亩一季稻,除了每年留下几百斤口粮外,几乎都是晒干了就直接出售。过去存下的稻子只需放在铺了一层稻壳的蒲苇仓里,就“万事大吉”了。 “现在大家都图省事,用化肥袋装,就必须经常拿出来晾晒,特别是三伏天,俗称‘盘伏\’。 ”不过程其厚也坦言,现在农民不像过去把粮食看得那么重,“除了种粮大户,几乎很少有人会担心粮食的晾晒和仓储问题。 ”

程其厚的一句话,说在了滁州市南谯区种粮大户王守明的心坎上。这个流转了7000多亩良田的种粮大户,每年都要为地里产出的560多万斤粮食犯难。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指标,新建足够面积的晒场无疑是“痴人说梦”。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购买大型烘干设备,可去掉购机补贴,一台20吨的机器还得7万多。 ”王守明对记者说,如果要配置满足产量需要的设备,至少要拿出100多万资金,整个滁州市也没几个大户买,最多只有种子公司和粮库会上烘干设备,“烘干都找不到路子,更别提怎么仓储了。 ”

和那些饱受晾晒和仓储困惑的大户相比,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种粮大户路鹏飞显然幸运得多。由于他舍得投入,再加上拥有一部分的农业设施用地,今年一次性就为自己的7000多亩良田,购进了5台套20吨价值100多万元的烘干机,还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仓储空间。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斤麦子的烘干成本和晾晒成本都是3分钱,但可以省工省时省场地,就相对划算很多。 ”

“没几个人能像我这样狠下心投入的,这一套烘干、仓储搞好至少需要300多万。”路鹏飞说,不仅烘干机的价格较高,而且配套设施也是笔不小的开支。然而,即使“出了这么多血”,他依然觉得心里“发慌”。 “至少得再扩大2000平米,才能把粮食全囤住。 ”他笑着说,今年已经尝到了仓储的甜头:“每斤能多卖1毛多钱,等玉米收完了,我还要再建粮仓! ”

本报记者 王逸群

新闻推荐

儿子、媳妇、孙辈相继进城,老人越来越孤独——农村“三留守”渐成“一留守”

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是人们熟知的农村“三留守”群体。春节期间,记者回乡走访发现,村里原本留守的妇女、儿童已有不少进了城,老人渐成乡村孤独的留守群体。除夕夜,当周围纷纷燃起鞭炮,家家端起酒...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广大读者吐心声:散户家中不囤粮 大户存粮心发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