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报是武传本老人每天的必修课。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伟
在位于李沧区汾阳路小学附近的一栋老房子里,96周岁高龄的老党员武传本,习惯戴着老花镜,坐在窗边看书喝茶,屋里静得只有墙上老式挂钟的钟摆“滴答”声。近日,记者前去采访时,老人正专心看书,等放下书远眺窗外休息眼睛时,他66岁的女儿武培兰上前续水,介绍家里来客人了。得知记者一行想听他讲述过去的革命故事,老人一下子来了兴致,急忙摘下老花镜,高兴地连说“好”……
赶年集家都没回
直接到部队报到
“我是1925年10月1日生人,老家是沂水县武家洼镇后古城村,小时候那边是敌占区,因为村子离县城很近,有很多日本鬼子的据点,俺村东边不到一里路就有个鬼子据点。”老人介绍,鬼子离得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尤其艰难,“小时候家里很穷,我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兄弟4个、姊妹2个,人口多,吃饭更成问题,主食就是地瓜和豆沫,吃粮食很少,所以从小就长得矮。”老人说。
尽管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武传本的老家还是八路军的游击区,八路军经常到村里悄悄行动,“从小就受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熏陶,我十二三岁就加入了儿童团,给八路军站岗放哨,送信送情报。”老人回忆,有一回他正在村里站岗,日本鬼子突然从据点出动,村干部就写了个纸条交给他,让他去村西河对岸给八路军送情报,“我小跑过了河把情报送到了,往回走的时候遇上下大雨,在河滩上不断有死人被冲下来,把我吓得拼命往前跑。不过后来见得多了,胆子锻炼得大了,就不害怕了。”老人说,因为距离日本鬼子的据点太近,他们村尤其遭殃,但凡日本鬼子要修围墙、修炮楼,他们村的壮丁就被强制抓去出工,一旦有反抗就会被毒打甚至枪毙。
武传本老人回忆,1944年的腊月廿三,他去赶集买东西,正好碰上日本鬼子抓丁去干活,“他们端着枪撵着我们去干活,干到下午,旁边有日本鬼子做游戏,我站起来歇歇腰的工夫看了两眼,被日本监工发现了,挥着木棍朝我打了好几下。当时我闷不做声,但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报仇。”老人说,转过年来,他正月十七又去赶集,正巧碰到了一个同姓亲戚,这个亲戚早些年就当兵成了八路军,在连队干司务长。“我就问他,我想去当兵能不能给介绍一下,他知道我是儿童团的,也给八路军、共产党干过一些事,就答应了。”老人说,当时他已经18岁了,但个头很矮,还担心部队不收自己。
“当天见了面之后,俺这个亲戚就要立即归队了,我临时决定跟他一起走,在集上连家也没回就一块去了部队,当兵的事也没跟家里人说。”老人回忆,后来,家里人见自己很长时间没回家,就托人到处打听,他的这个亲戚托人给家里捎去了信,得知自己去当兵了,家里人这才放心。
5次立功受奖
在部队后勤干出名堂
到了部队,亲戚想把武传本安排在炊事班,但年轻气盛、报国情急的他想到前线打鬼子,坚决不愿意干炊事员。“指导员跟我谈话,说我这么矮,就怕端不动长枪,当时屋里有一杆缴获的日本步枪,拿过来一比量,我还没这杆步枪高。”回忆起这一幕,老人笑了起来,“我跟指导员说,那就给我一把短枪,指导员说,你得立军功才能奖励你短枪。正好那时候有后勤的干部来汇报情况,指导员就让后勤领着我一块走了。”老人称,至今他仍对指导员的一席话印象深刻,当时指导员说,在部队任何岗位都是为了打鬼子,后勤不光做被服、军鞋,还能造枪、炮、手榴弹,是前线离不开的保障力量。
起初,武传本老人被安置在被服厂做军鞋,他们连同军工厂都藏身在沂山的山沟里,“去了之后才发现,后勤不比前线轻松。”老人回忆,只要前线部队一打仗,后勤就忙得不行,全员都需要到兵工厂去帮忙修枪、造子弹、造手榴弹。“那时候土办法造手榴弹很危险,我们就围坐在一口深井边上给手榴弹装火药引信,一旦发现手榴弹冒烟了,就一松手往井里一扔,这样炸不到人。”老人说,每每想到自己做的军鞋穿在前线冲锋的战友脚上,自己造的手榴弹被扔进敌人阵地炸开花,心里就十分起劲,“我牢牢记着指导员的话,不管干什么,只要是为共产党、八路军做贡献,就不怕苦不怕累不讲条件。”
思想转变、态度坚定后,武传本在部队后勤逐渐干出了名堂。“做军鞋,那时候一个好手一天能做20双,我白天黑夜连着干,一天能做30双,所以在部队上那些年,一共给我评了3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咱个头小、劲头不小,不在前线跟敌人血拼,在后方照样能立功。”
转移军资坠崖
带伤行军23天
“1946年下半年,我们后勤格外忙,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们加紧生产军需物资,为了保护物资安全,我们把物资埋进地里,一旦敌人要进攻,就赶忙挖出来转移,那段时间战士们都很疲劳。”武传本老人回忆,有一回他们后勤100多人转移到临朐纸坊村附近驻扎,上级本来计划在那里休息一夜,还跟村里的老百姓借了面犒劳战士包饺子吃,临天黑时,村里老百姓来报信,说国民党反动派来了一个团的兵力,已经把村庄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只剩下村西靠山那一面。“大家赶紧一路跑到山顶,到了一处悬崖,我一脚踩空摔到了悬崖底下昏迷不醒。”老人回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摔死了,几位村民用门板抬着自己,准备在附近埋掉,没想到半路上自己又苏醒过来了,战友们也非常惊喜。
等部队撤出确认安全后,一检查才发现,武传本老人的腰部腿部严重受伤,可没等休养多长时间,上级就下令迅速转移到黄河以北。“那是1947年,为了不耽误部队行军,我咬紧牙关挺着,连续行军23天。”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白天敌人飞机不停地轰炸,他们只能在夜间行军,恰逢那段时间晚上经常下雨,脚下稍一打滑,腰间就疼得让他喘不上气,“即便这样我也没掉队,背着几十斤物资行军,后来因为这事立了个二等功。”老人说。
1948年,经过部队一次次的考验,武传本入了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老人称,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管什么艰巨的任务都争先认领,生怕给党员的身份抹黑。“济南、青岛解放后,部队上有个化工厂,我工作调动到工厂里,后来又调动到了青岛,再之后工厂从部队划归了地方管理。”老人说,在部队里争先的性格,延续到了工厂里,“我曾在泡花碱厂干过书记,当时这个厂亏损,我去了之后,到第二个月就扭亏为盈,一个月净利润有20多万元。原先厂子用了3年时间盖了一间厂房,我用一年时间就增盖了3间厂房,厂子里当时的同志给我封了个外号‘武大帅’,夸我比较能干。”老人笑着说。
新闻推荐
沂水讯自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四十里堡镇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设了8处公益性公墓,4000套墓穴,配套了...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