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营
一
当莒人去后,向君心情沉重地登上兵劫之后的城墙之上,眼望北地的莒国,突然阴沉的天压下来,那城外的驿道上兵车绝尘而去的痕迹犹新,其复杂的内心是愤懑的,更是苍凉的。
如此以来,向国这座在春秋中飘摇的城池,还能在自己的手中保存多久?国家的命运能走向哪里?
实际的情形是,几年之后,一代莒子站在向国的城头,脚下就是臣服的都城,虽然远没有莒都的雄伟与盛大,但他的内心是充满成就感的,征服是胜利者的宣言,而未来的隐忧则全然不在他的考量。
而我们知道,莒人入向,不但改变了向国的命运,也引发了春秋舆论的哗然。后来,就有史学家将其推向了春秋乱世的原罪肇端之下。
清代有个研究《春秋》的著名学者叫顾栋高,他在《春秋大事表》里援引前代学者赵盂何之言,特别强调了这样一段评语:“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自入春秋,未有入人之国者,而莒入向;未有取人之地者,而莒取杞牟娄,放恣无忌。”这句被一再重述的话语,可证莒国当时的雄强与霸道。
顾栋高是清代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年轻时与吴鼎共研经学,一生浸淫,尤精于《春秋》。以其穷经之功,名著一时。所著《春秋大事表》五十卷,入编《四库全书》,其表条理明晰,考证精确,颇具史料价值。
而《春秋大事表·列国疆域表》中称:向本小国,隐二年莒人入向,盖莒灭之为邑。
当然这个灭之为邑,顾栋高不知所本何处?按春秋经来看应该是在公元前721年之后的年份。
所以,顾栋高称莒国是在春秋时代首开灭国纪元的。如此,莒国也被认为是春秋无义战的始作俑者。而莒人入向,在春秋就具有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
公元前661年,莒国的一代中兴之主早已谢幕,国力也呈渐衰之势。这一年,鲁庄公病逝,鲁国发生了萧墙之祸。其弟庆父图谋王位,僭杀新君,引发内乱,导致国人共愤,皆欲杀之。庆父惧怕,遂逃往莒国避祸。
公元前659年,鲁庄公另一弟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僖公便以许贿莒子为条件,索要庆父。于是,庆父被逐回,他在离莒之后,回鲁不能,去齐不得,无路可走,自知命该绝矣,乃自缢而死。其自缢之地,有些史家认为在今沂水县的院东头镇一带。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由来。
而鲁国因未能得到庆父,便未履信。莒国就起兵攻打鲁国的东邑诸郦。此战之中,因季友用兵使诈,莒军大败,莒子之弟挐被擒获,有资料说是被杀,反正后果是莒鲁两国再结仇怨。
诸郦之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莒鲁失和。而鲁国和卫国因为屡世通婚,鲁僖公和卫成公又私交很好。所以,公元前634年,在卫成公的斡旋之下,当时的莒君兹丕公会鲁僖公与卫国的宁遬,便在莒国的向邑会盟,两国再次修好。
之所以引述《春秋》对庆父之乱的记载,就是因为这里面提到的莒、鲁、卫会盟地向邑,就是原来的向国。这也间接地佐证了向地已成为莒国的城邑了,而研究《左传》的西晋学者杜预也如此认为。当然在今天的考据论证中,对向国与向邑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版本与争议,但都没有定论。为方便起见,暂且按上述文本进行叙述,起码这个时候向国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在莒子用武力将向姜掳回以后,执拗任性的向姜受此屈辱,自有不甘与怨怼。而横豪气盛的莒子,要的则是权威与脸面。如此以来,跨国婚姻、夫妻积怨,已经演化成日渐深远的矛盾冲突。而夫权之下、国家强弱之间,话语权自然就在莒国这边了。
然而,从春秋莒国的对外国策来看,莒国每在条件许可之时,就兴兵外拓,扩张国力,这也是一些诸侯国的普遍做法。所以向国这样弱小的国家,早晚是大国的砧上鱼肉、探囊之物。而春秋诸侯之间,一直是弱肉强食,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即使向姜一直安分于与莒子的婚姻,而以此维系两国和平共存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藉由此次事件的后续发展,向国最终在其后的岁月里并入了莒国的版图。而莒人占据向国,《春秋》没有记入史册,是因为春秋鄙视这样的“非礼”事件,是弃之不记的。春秋持这样的做法,并不鲜见,也非止莒国一端。
为此,莒人何时占据了向国,后世无从得知,这也成为了春秋的一个悬案。
三
时间到了公元前605年,即鲁宣公四年的春天,莒国已是莒厉公季佗在位之时。因莒与郯国发生矛盾冲突,鲁宣公与齐惠公两个大佬便出面调停。
按照当时调停的局面看,鲁宣公的调停应该是不公允的,极有可能提出了对莒国不利的条件,可惜《春秋》隐去了细节,没有具体记录经过。所以莒子季佗才不给他们面子、不服从其调协。而鲁宣公一怒之下,就借口率军讨伐莒国,夺取了向邑,从而一解积怨,这也许是宣公的预谋。一定是对当初莒人入向、而后取向、作为藐视鲁国存在的一个回击。
这个春天里,美酒与美景,却没有带来美好的心情,也没有促成美事。几个无视春天存在的大佬们,将这个春天粗暴地践踏了。
《左传》对鲁国夺取向邑,有这样的置辞:“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行礼?”这是鲁国史官对此事的态度,其大意是:以乱平乱,是对周礼的践踏,是非礼的。由此可见,鲁国取向,春秋也认为是“非礼”的。
所以,对于莒鲁两国对向国的争夺,《左传》是颇有微词的,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而这应代表了当时列国舆论的主流声音。
从莒人入向,以“非礼”开始,到鲁国取向,以“非礼”夺之,前后经过了116年的时间。向地的两易其主,显示了春秋时期的乱象之状,这就是春秋时期弱小国家的命运走向。
所以,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弱国无外交”的先例。
四
从夺取向国,到失去向地,莒国的君王们,没有实行相应的强国策略,不能持续拓展国力,在外交上弹性不足。如此,却侧身于齐鲁两个大国之间,进行硬性的碰撞,这种抗衡无疑增加了内耗,莒国的中兴,就有了走向式微的迹象。
透过《春秋》纪事的蛛丝马迹,我们还是能还原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东夷故国的历史烟云,理清出一个时代的宏大叙事。站在新世纪的莒地,前尘如海,往事漫漶。
而在浩浩时光的延宕之中,撩开遥远岁月的尘封,从史料的吉光片羽中,去认识和接近莒地的过去,触摸东夷之雄与诸侯列国逐鹿的身影,追寻曾经的辉煌和已逝的沧桑,那一段段永远拨动后世莒人心弦的历史。
春秋莒国,便永远在竹简史册上,刻下历史的微言大义与属于自己的时代纪元,也留下黄金时代的奋斗与荣光。
2019年夏,莒地古城建设工程如火如荼,而莒王宫规制宏大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后续的施工正在进行。
莒国中兴的辉煌缩影,将在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以全新的建筑语言、更高的理念与超越现实的视角进行诠释与重现,当新的古城呈现于今天这一代莒人面前,将是怎样的奇观与景象。
抚今追昔,我们便有了历史的在场与穿越,感慨与欣慰,记忆与永恒。
新闻推荐
沂水讯四十里堡镇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青春援助行动,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四十里堡镇计划生育协会牵头与教育、卫生计...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