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安宝川,是山东省能源集团派驻沂水县的第一书记。4年来,他心系群众、担当作为,把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光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带领群众把曾经落后的2个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主动请缨,“换个贫困村继续干”
“针对村里灌溉缺水的问题,修建塘坝2个,大口井1眼,蓄水池4个,拦河坝3处……”2017年4月的一天,安宝川向院东头镇田家峪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作任职期满述职报告,村民们知道他这次是真得要走了,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
“安书记,房子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就在这里安家别走了吧!”村民们拉着他的手,边抹泪边哽咽着说。这不是村民第一次挽留他。2016年初,安宝川作任职一年的述职报告时,不了解情况的村民就以为他要离开,一致要求他不能走。
这两次挽留,深深地震撼了安宝川。在田家峪村2年的帮扶任务完成后安宝川作出了决定,主动请缨留了下来。根据组织安排,他被派往夏蔚镇晏婴店子村继续担任第一书记。
锲而不舍,“这个书记真能‘磨’”
晏婴崮山高林密、景色秀美,可晏婴店子村却曾经是出了名的脏乱穷差落后村。
“玉米秆、柴禾垛都堆在路中央,村委办公室透风漏雨,村集体没收入,留不住劳动力,村“两委”干部不团结,开会召不齐人……”刚到村时,面对这样的困局,经验丰富的安宝川也犯了愁。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帮扶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磨”,把困难一点点啃下来、磨下来。
“这个书记真能磨!”村民刘东长的家属评价安宝川。因为盖办公楼占地,安宝川多次上门做工作,动员刘东长的家属把樱桃树刨了。安宝川说:“您家老刘是村干部,村干部就得发挥带头作用,给村民做个好榜样,关键时候能吃亏、豁得上、冲在前,大家才信服。”就这样,安宝川在第5次上门的时候做通了工作。
晏婴店子村两面环山,村内主干道狭窄曲折,户间道路雨雪天气湿滑泥泞,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振兴难上加难。安宝川走遍了村里的5个山头3条沟壑,制定了修路、绿化、搬迁“三步走”战略。
一连7天,安宝川白天入村调研走访,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戴上老花镜“磨”图纸,他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前后修改了4次,终于设计出了“以村内主干道为轴,辐射村北、村南两片,西北山头住户整体搬迁至村东,统一整合连片开发”的规划图。
为了筹到约1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保证30多个帮扶项目落地,安宝川往返于省市县乡、穿梭在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半年下来,他成了项目协调、规划、申请、立项的“业务通”和工作人员的“老熟人”。
“老安挺能磨的!”时间长了,为他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也这么评价。在这个“磨”字背后,彰显的是安宝川对工作的耐心和锲而不舍、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那份执著。
“引扶贫车间进村、土地增减挂整体搬迁、饮水灌溉、绿化美化、健身广场、党建长廊、‘三农’服务站……”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才细数起安宝川办的一件件实事,感慨地说:“安书记为村里办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担当作为,“为村民做的事远远不够”
作为沂水县210名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安宝川一再说自己“没什么事迹”。他说,这4年来最让他感动的是沂蒙山人的善良、热情、待人实在,觉得为村民所做的事情还远远不够。
再过几个月,安宝川就该退休了。谈起他离村后村子该如何发展时,安宝川说:“我要利用有限的时间,为村里谋划一个长远发展的计划。”目前,安宝川对村里已破旧的晏婴祠重新翻修,保留历史文化遗迹,计划利用晏婴店子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形成文化休闲与樱桃观光采摘相结合的产业布局,带动村里长远发展。
回顾这四年的第一书记工作经历,安宝川觉得很值,“趁着还有机会为沂蒙山区的父老乡亲多干点实事,心里舒服。”“干了第一书记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敢说自己没有懈怠、不虚此行。” 田宝宗 赵圣君
新闻推荐
沂水讯2月27日,省、市多家媒体齐聚沂水,开展“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媒体采访活动,深度报道该县殡葬改革工作。而不久...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