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史撷英
□本报记者鞠杰马玉峰
11月28日傍晚,重走创刊路前方报道组记者来到大众日报诞生地沂水县云头峪村村民张在友家中。张在友的爷爷,就是报社的第一任交通员张之佩。
大众日报创刊之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云头峪村村民刘茂菊让出自己刚住三个月的婚房,给报社作为印刷所使用,自己却和公婆一家挤到一间屋去。
“那个时候,报社工作人员办公、吃饭都在俺祖爷爷家。他最早是报社的炊事员。”张在友儿子张德生回忆道,“考虑俺祖爷爷忠厚老实、办事可靠,报社便又让他做了交通员。”
作为交通员的张之佩,身边却没一样交通工具。1939年1月1日凌晨五点,当4000份还带着温热的大众日报在云头峪村的报社印刷所陆续印刷出来后,张之佩小心翼翼地将报纸装进草筐,挑起扁担、冒着风雪把报纸分数次送到王庄编辑部。
山路崎岖难行,创刊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之佩几乎每天都要沿着云头峪河沟,先把版样从王庄编辑部送到云头峪印刷所,再将印刷好的报纸用扁担挑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王庄与云头峪之间的8里路,他走得艰难,又坚定。
据统计,大众日报印刷所进驻云头峪村后,全村有13人自愿参加报社工作,其中张之佩一家就有9人。张之佩的二哥张之宸,当时是村长,在报社刚来时就将房子腾出用作办公和住宿场所,自己也参加了报社的筹备工作。媳妇王为锡任炊事员兼伤病护理员,经她救治过的报社同志,直到解放后仍会感激地喊她一声“娘”。
“祖爷爷是交通员,我是通讯员。”如今,张之佩的曾孙张德生已在沂水县城工作,成了大众日报的一名通讯员,为报社写过不少稿子。80年过去了,张家与大众日报社的故事仍在延续。
“我从小就是听俺爹、俺爷爷讲在报社工作的故事长大的,以后,我还会把这些故事讲给俺孩子、俺孙子听。”张德生说。
祖辈们的红色基因,流淌在子孙后代的血液里,生生不息。大众日报在沂蒙老区留下了不灭的红色印记。
新闻推荐
悦读:哲理短文,励志美文,心灵鸡汤。最新出版的热门书籍,国内外过往的经典著作。把您读过的或正在读的美文、好书荐给我们,并注...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