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中法两国人文交流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墨缘巴黎--荣耀法国艺术殿堂》纪念邮票由国际集邮文化中心出版并在全球发行。作为中国书画名家、世界知名华人艺术家,沂蒙人李幼华的国画牡丹作品成功入选邮票版面,以“杰出华人艺术家李幼华”纪念珍藏册的形式,向全球展示中国国画艺术的魅力。今年年底,李幼华先生将应邀出席法国卢浮宫中国绘画专题展。
1
从舞台走向画坛
1962年,李幼华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戏曲艺术世家。他的曾外祖父尹成潭是苏鲁豫皖柳琴戏的前身“拉魂腔”尹家班的创始人。到他这一代已是四代传承。其外祖父尹作春继承了长辈的“拉魂腔”艺术,并将柳琴戏艺术传承给了他的父母——— 当代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李春生和尹桂霞。
李幼华从小由外公带大,在这种艺术世家的氛围中养成了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1956年,他的父亲李春生代表山东柳琴戏与山东吕剧《李二嫂改嫁》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以及杨瑞卿等一起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在首都北京举行的戏曲群英会(后被称为“戏曲艺术讲习班”),得到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的教诲。
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李幼华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戏曲演员。小学四年级,李幼华曾荣获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赛亚军。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接受过规范的体操训练,他14岁就考入临沂艺术学校学习戏曲,没毕业就提前调入临沂柳琴剧团参加演出。
当他决定在柳琴戏舞台大展身手的时候,一次意外,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在一次演出中,李幼华不慎受伤,且伤势严重。从此,他不得不离开无限热爱的戏曲艺术舞台。
在他小的时候,父亲李春生与著名画家王小古先生同为山东省文代会代表并成为挚友。父亲经常带他到王小古家去玩耍,经常观看王小古先生作画、写字。王先生告诉李幼华书画同源。王小古的教导对他的绘画艺术起到了启蒙作用。从那时起,李幼华便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李幼华就用铅笔临摹连环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因演戏中意外受伤,在疗养院养伤期间,他又结识了著名画家马世治。在谈起文化艺术时李幼华难过得流下了眼泪,马世治鼓励他:“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同样能为大众服务,你不能演戏了,但还可以学习绘画艺术,同样能够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在马世治老师的鼓励下,离开舞台的李幼华满怀信心地拿起了画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绘画的艺术道路。
2
潜心学习国画艺术
由于从小生活在文化大院,承蒙王小古先生、师叔李厚山先生的影响和指点,以及从小对绘画的爱好,在腰伤康复以后,李幼华便正式拜马世治、宋式云两位前辈为师,潜心学习国画艺术。
1987年,李幼华带着他的作品拜访时任山东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的李子超。李子超主席对他的画作大为赞赏,当场为他题写“譬如积薪,后来居上”八个字,以示鼓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画大师崔子范到沂蒙山写生采风,李幼华有幸与大师相见,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呈给崔子范大师指教。崔子范看了李幼华的作品后,教导他继承传统,立意创新,画出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时代气息。大师给李幼华写了四个大字“人杰地灵”。
从那时起,李幼华先后拜访了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先生,上海市南汇百岁书画大家苏局仙先生,金石书画家陈寿荣先生,陈寿荣老师在李幼华的牡丹画作上欣然挥笔题写“苍丽精新”四字,以示鼓励。以上各位大师的指点和教诲,使他在绘画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李幼华精读《书法美学》《古今画论》、司马迁《史记》、老子的《道德经》等书籍,同时研读书画名家的一些大作和画论,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等,使他在书画创作、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不断提高,为他以后的书画创作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幼华以为,书画同源,好的绘画是写出来的,一幅好的作品,只有表现出那种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刚劲有力,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在意境和章法上达到最佳效果。书画大师应该是诗、书、画皆宜。
3
练就“牡丹圣手”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自古就是富贵的象征,为历代人民所喜爱。牡丹花艳丽多姿、叶变化无穷,枝杆曲强壮丽,无不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和“刚柔相济”的品格。国色天香的牡丹品种繁多,如姚黄、魏紫、豆绿、赵粉,蓝田玉、火炼金丹、二乔、酒醉杨妃等稀有品种,李幼华在创作时力求一画一题诗,来抒发对物象的寄情。欣赏作品要看气韵,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绘画艺术评定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法被李幼华在作画中运用得得心应手、发挥的淋漓尽致,每每作画都做到一气呵成,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
为了画好牡丹,李幼华曾多次到菏泽为牡丹写照。一年四季到菏泽观察和领悟牡丹的生长特性,为牡丹创作增加了艺术底蕴。一次凌晨五点,李幼华观察含苞待放的牡丹被晨露打湿,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霞,展现出那种含苞待放、闭月羞花、朝露朦胧的美,更增加了他对牡丹绘画创作的灵感和创意。他说,牡丹不但要画出丰富色彩,而且要展示出牡丹的“动”“静”“雅”“贵”。
经过漫长的勤学、苦练之路,李幼华已成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文化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世侨香港画院院长,并获得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他擅长小写意花卉,作品以书入画,清逸神韵,造型严谨,雅俗共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画坛“牡丹圣手”,特别是他笔下的姚黄、魏紫、豆绿、赵粉、蓝田玉、火炼金丹、娇容三变、二乔等牡丹栩栩如生、绚丽多彩、堪称一绝。李幼华从事绘画艺术38年,可以说为画牡丹倾注了毕生的心血。2016年,由上海祥音文化创意公司为他录制的《李幼华牡丹绘画技法十三讲》出版发行。
4
爱洒雪域高原
2011年11月,李幼华先生初次来到青海。在青海的十几天里,创作展出了六十多幅以牡丹为主打题材的书画作品。借助此次画展,增进了青海与山东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青海书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同年年底,李幼华先生应邀赴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华人会客厅”录制的“艺术人生”访谈栏目。
2012年8月,青海省主办以“展现黄河风采,宣传玛多风情,讴歌大美青海,赞美母亲黄河”为主要内容的“情系黄河源”全国大型书画展览,李幼华先生应邀来到现场作画。在这次“情系黄河源”全国书画大展上,他克服了海拔4200米的高原反应,现场挥毫泼墨,5天作画近百幅全部无偿赠予玛多县,受到当地领导和现场观展人员的极高评价。活动结束后,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接见了李幼华先生,深情的对他说:“今后在青海多走走多看看,宣传青海,传播民族文化艺术,人民画家就是要为人民作画,大美青海欢迎您这样的艺术家。”青海省玛多县委副书记杜成林对李幼华说:“这次‘情系黄河源\’书画展举办得很成功,你的玛多之行,温暖了黄河源,感动了玛多县。”画展结束后,李幼华被玛多县委县政府授予“中国画坛赴黄河文化采风作画第一人”的荣誉。
李幼华先生在玛多谈及画展时说:“青海风景秀丽人民朴实,是一个非常诱人和让人留恋的地方,能到黄河源来朝拜,寻找创作灵感,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从此,李幼华与青海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玉树地震 3周年之际,他向青海玉树灾区捐赠了一幅精心创作的价值百万元的 13.6米《吉祥富贵》巨幅牡丹图,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2015年1月,应邀出席青海昆仑书画院春节拍卖会,他的5米牡丹图拍卖了36万元,全部捐献青海省残联。
5
艺术之树硕果累累
1988年,李幼华的作品《国色天香》和《硕果累累》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他这棵艺术之树历经风霜雪雨,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1990年,李幼华荣获“炎黄子孙与各国友好书画展”国际展二等奖和“沂蒙长青奖”(艺术奖)。1992年,荣获“中国书画大赛”荣誉奖和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颁发的铜奖。1999年,参加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首届功在千秋扶贫书画大展”,捐赠国画作品五十幅,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亲自签发证书进行表彰,央视晚间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一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2001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华魂”庆祝建国五十二周年大展中荣获三等奖。2004年,应邀赴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国家邮政总局出版其以牡丹为题材创作的明信片一套八张;并荣获中国画坛“百杰”画家。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坐客中央电视台“华人会客厅”艺术人生访谈栏目。2014年,他在首都北京吴东魁艺术馆举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百图展,受到广泛好评,央视《华人频道》进行了专题录制和报道。被央视CCTV华人频道评为“中国最美书画家”。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年鉴》《现代国际书画家辞典》等宝典。作品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第十一届亚运会、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组委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收藏。
近几年,他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2015年9月3日,李幼华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式,并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巨幅牡丹图,迎接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外国元首和嘉宾。2016年,应邀出席澳门回归十七周年“世界珍宝展”,其牡丹画作品与齐白石、张大千、欧阳中石诸前辈的作品同台展出;应邀出席《澳门商报》创刊十周年暨2016中国(澳门)财经风云榜颁奖盛典并为获奖者颁奖;连续三年应邀出席澳门国际电影节。2015年、2016年,2017年,李幼华作为终身嘉宾连续三届应邀出席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国际澳门电影节。在2017年12月21日第九届国际澳门电影节举办期间,李幼华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得“金莲花最佳电影制片人”奖的《七十七天》《我是医生》《暗夜良人》《中学时代》四部电影制片人颁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幼华在艺术道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但他始终不改对绘画的孜孜追求,正如他创作的一幅葡萄画作,看着那一串串果实,他题下“饱经风雨更晶莹”,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李幼华先生经常说,我是沂蒙人民的儿子,是蒙山沂水把我养大,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为绘画艺术努力拼搏。他表示要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更多艺术力作献给人民。
┮本报记者 上官修启
新闻推荐
6月12日,临沂市又迎喜事。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企、地方携手同行,共同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加快打造...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