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李敬泽 远游“咏而归” 张岱
李敬泽
编前:
在轻时代,他们用生命读重的书
不只在大众流行读物市场上掀起“国学热”,在当下知识分子和严肃作家圈子,近些年来,也出现了诠释经典、解读经典的强劲势头。他们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融入自己独到的生命经验,与历史的经典之作,文化人物,进行对照式解读。比如李敬泽读《春秋》,读《左传》,王安忆读《浮生六记》,流沙河读《诗经》,王蒙读孟子,祝勇读苏东坡。首届茅奖获得者李国文读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才女型70后女教授、散文名家蔡小容解读《聊斋》,等等。互联网时代,崇尚轻、快、小,然而传统的重,深,大,也正重新获得它应得的关注,发挥其蓬勃的生命力。
李敬泽诵读《左传》有两到三遍,让他有点奇怪的是,“可能是我记性不好还是怎么回事,每一次我都觉得跟重读一样。每一次你都会感觉到,你上一次其实没有读懂,你上一次其实没看明白。”
世间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李敬泽越来越觉得,其实不必读那么多。
“一方面书到今生读已迟,另一方面就是读了一辈子书,其实你发现你命里的书也不过是寥寥几本。读一屋子书和你寥寥这几本读明白了,也差不多。”
当然,寻找到跟自己生命可以对照的“那寥寥的几本书”,也不是容易的事。还是得读足够的书,“吃些苦”,练就寻找的本领。无疑,李敬泽已经找到了他生命中重要的“寥寥几本”
,其中包括《左传》、《诗经》、《论语》、《庄子》等等。他将自己对这些经典的阅读心得与当下的现实诠释打通,将学问与做人打通,写成了一本书《咏而归》。
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在《论语》中一段著名的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们闲坐,孔子说:“各言其志。”弟子们各说各的,志向都很远大。最后,曾点说了他的志向:“现在是暮春时节,我只希望能和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小童子,到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而回。”曾点的志向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孔子听后很是高兴。
在这个掌故中,古人在精神上真正的风采和风姿,以及活泼、自由的风貌,深得李敬泽喜爱和向往。这也是他的新书《咏而归》的来源。在《咏而归》里,他与读者分享从春秋到明清,一直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佛经、饮酒等等。他用文字和想象的本事,回到无缘参与的历史,引领读者重新走进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但可能也是人们最不熟悉的文学时代。
这一次,李敬泽暂时放下他对当下文学的关注,也暂时把目光从青鸟飞过的异域故事中收回来了,直接走到中国传统的历史深处,去跟古代大哲、文化巨人玩儿去了。在书中,李敬泽做了一次春日里的灵魂壮游。从浩大的孔子精神到鱼与茶与酒咏叹古人之志,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与其说是他评价古人,不如说是他与古人打成一片,不如说是他延请古人到我们当下的精神世界:看看,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元气淋漓!
《咏而归》:抵达优秀的心智
古典多是艰深苦涩的,但《咏而归》里,李敬泽对古典的解读,是可爱的,活泼的。这应该是一次比较愉快的写作经历,好像御风而飞——
在《鸟叫一两声》里,李敬泽这样写道,“我相信,在三千年前的某个夜晚,确有一只鱼鹰闲叫了一声:‘关!\’另一只应了一声:‘关!\’是夜月白风清,儒生、教授、记者、编辑和知识分子们都睡了,只有一个年轻男子睡不着,他听见了那两声,他的心便向渭河去--那条三千年后已经干涸,有时又泛滥成灾的古河。”活泼的文笔,来自活泼的心气儿。按照李敬泽的文学观念:阅读经典也是一个“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过程,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一本《咏而归》,通过李敬泽的眼,我们看到古人的选择和决断,风采和风姿,生命的丰沛和润泽。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不管是在《青鸟故事集》里对异质经验的感悟和历史镜像的想象弥合,还是《咏而归》里对中华古典的想象交接,抑或是他此前对青年作家的推举,评鉴,李敬泽做的其实是一件事:抵达世界,抵达优秀的心智,在与自我的精神安顿连接的基础上,将之推荐给世界。
读《咏而归》,还可以看到李敬泽文学功力和历史眼光的源泉出处。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两千年的孤独,三千丈的白发”中,他看到了英雄的孤独和力量。在历史上太多的知识分子身上,他看到了,除了升官发财打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
一次次空间和事件的精神远游
李敬泽说,“我们读那么多书,说到底不是为了记下一大堆的引文,告诉你我读了这个,读了那个,这个说什么,那个说什么。而是读了那么多书,然后有了见识,心里有那么一个盏灯亮着。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如何举着这盏灯在世间走过。走过这个原野是不容易的。读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往哪儿走,但它还解决不了我们怎么走的问题。我们从这么多的书中获得力量,不仅仅是点燃这个灯,还有把这个灯举着,穿过风雨,穿过崎岖起伏,然后实现那么一点善,那么一点好。”
从《青鸟故事集》到《咏而归》,李敬泽进行了一次次空间和事件的精神远游。而且他打算还将继续神游下去。他对春秋时代特别感兴趣。“春秋时代产生了老子、孔子,他们的著述和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而且春秋时代的人也有意思,比现在的人好玩多了,精神上、身体上都非常强健,脾气很大,爱憎分明,性如烈火,按西方人来说就相当于西方的希腊时代、荷马时代。”这一次远游的果实将是一套计划为三卷的《春秋传》》,第一卷明年初出版,他对自己也很期待,“第一卷将会是我最满意的那一本。”
远游历史,为什么这么上瘾?李敬泽说得很明白,“清楚了历史,就会明白,几乎所有构成我们生活的基本规则、基本要素并非天经地义,它是一个历史产物。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人们的选择、创造和各种机缘凑巧的结果。当我们面对现在的时候,也要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面向着更远的未来,而我们也依然有选择创造的权利、自由和可能性。”一个现代人,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与时代,与周遭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挺重要的文化课题,也是很具体的生活问题。一个从历史深处获得营养,进行自我身心安顿的知识分子,君子敬泽,值得我们学习。
对话李敬泽:
“看到人性和人类生活中那些真正持久、真正重要的事物”
当代书评:《咏而归》称作为“当代《夜航船》”,和《夜航船》那种追求知识的偏僻不同,您这本书里融入了自己当下的视角、判断。在写作过程中,内心有怎样的一种宗旨?
李敬泽:张岱的《夜航船》估计是鲁迅说的那种乌篷船,可以载客的。我的船只是一叶扁舟,从春秋一路飘摇流下来,驶到现在,从古人的生活归结到自己的日子。其实就是自己与古人对话,张岱的《夜航船》有争胜之心,我没有,没资格有,我于世间、于古人都所知甚少,只是拿着这一点甚少的体会与古人探讨。
当代书评:阅读经典,与古人对话,除了在文学意义上给您带来滋养,在现实的待人接物,身心安顿方面,给您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敬泽:我们有时会说,一个人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是个什么风?我想,古人是活得相对宽敞的,抬头看得见星空,山河历历分明,他们有一份天真、从容和肯定。当然,古人有古人的难处,但古人也更有决断。读经典,体会古人的所思所行,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生命里要有风,这本书的名字《咏而归》,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沂水里沐浴,站于高处,让八面春风吹过,唱着歌回家,这是孔子向往的人生境界,我也向往。
当代书评:有这么一个说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正在重新获得生命力。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敬泽:传统生生不息,那是我们的来处。我们是现代人,但同时,骨子里、根本上,我们也并未走出传统。你可能一本经典也没读过,但你的人生态度、你看问题的方法,甚至你的姿态和表情,都是源自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有一个自觉,认识传统是为了认识自我,是为了活得更明白、更清楚。
当代书评:你曾说,有些作家会沉溺于表面经验,陷于认识上的“瘫痪”。在这种状况下,读史,向传统汲取营养,向古人学习的意义,是否就此彰显?
李敬泽:对文学来说,历史感当然是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获得超越表面经验的眼光,看到人性和人类生活中那些真正持久、真正重要的事物。我说过,我们现在是靠大惊小怪过日子,总以为我们手里这点玩意儿是全新的东西,碰到古人,洋洋得意:你们那旮没有吧?实际上,时间之流从未中断,古人面临的人生问题,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我们现在依然待解。
当代书评:在《咏而归》中您提到不少古代人物。假如可以玩一个“时光穿越”的游戏,可以回到古代,最想和哪位一起赏月饮酒?
李敬泽:哈,若论赏月饮酒,恐怕还是和张岱比较好。我喜欢他。
当代书评:为什么对春秋这个时代这么情有独钟?在接下来的《春秋传》中,您大概想要表达出怎样的内容,采取怎样的一种表达形式?
李敬泽:春秋是我们民族的轴心时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那些最基本、最具原创性的思想成果都是在春秋时确立的,那是最伟大的“立法”时代。那个时代遍地巨人,这不仅是说他们的成就,也是说他们的性格、禀赋、气质,他们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他们的胆大妄为和英勇无畏。那确实是一个极有意思的时代,值得长久回望。书还在写,我想像普鲁塔克写《希腊罗马名人传》那样写一个个的春秋巨人。最终可能要写两三本吧。
当代书评:您对文学的信心,令人印象深刻。您曾说,我们不会被关于“小说衰落”、“文学衰落”的种种哀鸣所困扰。这份信心的源头在哪里,是怎么形成的?
李敬泽:文学不仅仅是文学,它深刻地植根于人性。它的形式、体裁都会变的,但有人在,文学就会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李敬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惠)近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下发通知,命名10个单位为临沂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示范区、13个单位为临沂市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示范区是指以旅游核心区块为中心,乡村旅游环境优美...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