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时苏建 通讯员 郝永刚)“大家小心一点,不要踩到了牡丹苗。”日前,牡丹区高庄镇孙楼行政村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卫正忙着雇人栽种大蒜。
秋播早已完成,而孙楼村的大部分村民们却还都在忙碌。这是因为,今年孙楼村的辣椒喜获丰收,前几天刚刚把田地整理完毕。
“辣椒是春节过后栽种的,一年下来产了五茬,青辣椒贵时每斤1元多钱,细细算来,今年每亩地已经卖了4000多元。”孙洪卫高兴地对记者说。
“一亩地4000多元的收益,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孙楼村的辣椒却是在牡丹田地里套种的。”孙洪卫说,种植牡丹,每亩地还有1100元的财政补贴,加起来村民每亩地就有近6000多元的受益,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还多。
据孙洪卫介绍,以前,孙楼村一直保持着一年两季“小麦加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一年到头产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只有靠打工增加收入。“就拿今年的玉米来说,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斤7毛钱,一季儿下来,除去人工、肥料、机械和灌溉这些费用,白种不说还赔钱。”孙洪卫说。
“咱老百姓最会算这经济账!”孙洪卫说,“去年秋种时,在政府的号召、引导与协调下,孙楼村2600亩田地全部种上了牡丹,并成立牡丹种植合作社。牡丹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有财政补贴,市、区两级政府的补贴加起来有1100元,连续补贴三年,对咱庄稼人而言,这1100元就是纯收益,如果再加上套种的收入,效益便非常可观。”
按照要求,种植牡丹的行间距在85厘米到100厘米之间,这也代表着,种植牡丹的同时,每亩地还有三分之二的田地是闲置的。“老百姓都不舍得让地闲着,就想着能不能套种一些农作物。”孙洪卫说,经过咨询专家,才知道他们栽种的牡丹品种叫遮阴牡丹,也就是大家讲的油用牡丹,不怕遮阴,牡丹的行间距之间完全可以套种大豆、花生、大蒜、辣椒等经济作物。既不影响牡丹的生长,而且还能有效遏制杂草的生长。
有的村民套种辣椒的同时,每亩又套种了几十颗独杆梨树,这种梨树不但不占空间,而且产量高,三年后就可以结果,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了除草,牡丹一年到头不用大管理,三年后就会有收益,合作社与镇里签订了牡丹销售协议,老百姓不用为销路发愁,既省心又省力。”孙洪卫说,村民对这种牡丹套种模式反应非常好,平时虽然干的还是农活,但经济效益却得到了空前提升,而且不占用劳动力,留守妇女就可以干,青壮年可以放心外出打工挣钱。
村民都说,祖祖辈辈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哪想过今天会种起了牡丹。尽管今年是第一年种植牡丹,但套种什么都高产,以前病虫害泛滥,种什么吃什么,今年病虫害也没有了,再加上今年玉米的行情不好,村民感到很庆幸,有的还开玩笑地说是沾了牡丹的“仙气”。
新闻推荐
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在现场考察纪王崮春秋古墓 图片由沂水县博物馆尹纪亮提供□本报记者 张彤 发自沂水昨天中午,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发掘现场,来了几位从北京专程赶来的国家级文物保护专家,...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