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尧杰
王炜庆,农高区(杨庄镇)蔺王村支部书记,今年4月份“两委”换届时当选,是新支书;
郝来梓,农高区(杨庄镇)石家河村支部书记,今年“两委”换届时连选连任,算是老支书。
12月1日,围绕土地以及土地产出效益,两位新老支书打开了话匣子。
两个村的土地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属于长埠岭,缺水,不适宜种植姜蒜等经济作物,大部分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基本上靠天吃饭,好的年景,小麦加上玉米,一亩地毛收入也就在一千元左右。靠这个充其量维持个温饱。”老支书郝来梓说。
前两年,嬴汇食用菌在村庄附近开工建设,需要部分土地。郝来梓感觉这是个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最终,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公司以每年每亩地900元的流转费获得了石家河村的50多亩地。
“村里留100,村民得800。有了企业,村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比种地强多了。”郝来梓告诉记者,村里很多家庭妇女都在公司打工,一个月能收入一千三四百元。
村集体有了收入,在改善民生上就有了保障。村里的六条道路全部硬化,其中两条主干道中间是绿化带,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
看到石家河这几年的变化,蔺王村感觉有压力。“靠种小麦、玉米,土地的产出效益肯定上不去。必须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调整种植结构。”王炜庆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村里已陆续将40多亩村集体机动地收回,“整合后村里将充分利用起来,或者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或者吸引外资上农字号企业。”
王炜庆还说,下一步将组织村民到土地流转好的村去考察学习,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生金,也能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张成健 崔文超)时下,蒜薹的抢收已进入收尾阶段,农高区(杨庄镇)2万余亩蒜薹喜迎价位、产量双丰收。去年以来,该镇积极开发研制适合本地特点的大蒜品种,最终精选出6个品种推荐给广大...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