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10点,记者连线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的张晓丽。已经在抗疫一线连轴奋战了近40天,每天睡眠不足四五个小时的她声音沙哑:“这是一场战争,没有白天黑夜。与病毒斗智斗勇,任何一个细节考虑不到,都可能造成扩散。我们必须尽责!”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与病毒“零距离”
“1月20日,临沂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我到现场与患者面对面,迅速查找他的感染源。”流调、采样、检验,是抗疫最关键的环节,更是最危险的工作,张晓丽每天都要十几个小时直面病毒。
“疫情防控,必须100%,否则1%的疏漏会毁掉99%的付出。每出现一例患者,都需要近距离沟通数小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需要尽快、全面找到密切接触者。”张晓丽告诉记者,面对疫情,每时每刻,她都不敢有一丝懈怠。
有一天张晓丽突然发现自己怕冷,头昏沉、嗓子疼得吃不下饭,随即做了检查。在等待检测结果的几个小时,她的大脑高速运转:把重要工作全部梳理好,一旦“确诊”,以最快的时间交接!检测结果出来:阴性。“我想是这份担当感动了命运,再次给予我抗击疫情的机会。我特别感恩,惟有争分夺秒继续工作。回忆检查时等待的那几个小时,根本没时间想家人、孩子。抗疫前线一直有同行在牺牲,我们必须冲上去!”
两度一线
用大爱传承“红嫂精神”
张晓丽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役,这次又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两次他都是骨干。
张晓丽的爱人也是医务人员,同样忙碌。儿子今年高考,她与孩子约定:“爸妈去抗击疫情。你好好备战高考,我们都要胜利!”
母亲在疫情面前的担当,为孩子树立了榜样,更成为孩子人生的坐标,前进的动力。
疫情带来的痛苦,张晓丽感同身受,她每每都是笑着面对患者,背过身去流泪,“其实我们不坚强,只是工作职责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要用最坚强的意志,去抗击疫情。”
“新红嫂”
共筑沂蒙精神大义群像
9成的治愈率,是临沂市疫情整体防控的最有力见证!
“一定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这‘五早原则’需坚定落实,可防止病情恶化与病毒蔓延。这也是临沂市新冠肺炎治愈率高的重要原因。”铜墙铁壁的背后,正是张晓丽这样的新“沂蒙红嫂”群体,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强防线。
夏倩倩,市人民医院留观病房第一梯队的护理骨干。2月20日,丈夫邱国随队驰援武汉,正在“出舱”后观察期的她,无法送丈夫出征,只能发信息:“一定做好防护,等你胜利归来!”21日,她再次“进舱”。
王琳,金雀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主任,忍痛舍下病中的女儿,瞒着父母,投身一线,去照顾被隔离人员;沂南县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王晓玉,护士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奔赴抗疫前线,只给幼小的孩子留下一句话:妈妈去武汉打“怪兽”了,胜利了就会回来!
“我爱这片热土,愿意每天恪尽职守地守护大家的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力拼搏,就是对新时代沂蒙红嫂精神的最好传承。”张晓丽等无数新蒙红嫂式的先模人物,共同筑起了沂蒙精神的“大义群像”。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临沂,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以流动人口著称的“商贸物流之都”。南来北往,商贾云集。1000多万人口,确诊49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44例治愈出院,治愈率几近90%。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沂蒙精神再次迸发出坚不可摧、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八百里沂蒙,不仅成为支援鄂北一线的“冲锋队”,更成为疫情防控的“排头兵”。沂蒙“她力量”以无惧生死的勇气,始终冲锋在“战疫”最前沿,共同筑起沂蒙抗疫的“铜墙铁壁”。
□临报融媒记者 陈月媛 刘敬东 通讯员 张珊
新闻推荐
沂南讯自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来,青驼镇积极号召全镇群众居家隔离,尽量减少出门,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成立超市生活保障联...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