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沂南新闻 > 正文

沂蒙红嫂张淑贞逝世享年104岁 追悼会将于明天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

来源:鲁南商报 2018-12-21 13:2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12月20日讯 沂蒙红嫂张淑贞于2018年12月20日清晨6点01分在家中离世,享年104岁。张淑贞追悼会将于12月22日(星期六)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

20日下午,记者来到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张淑贞老人的家中。张淑贞老人生前居住的房间面积不大,摆设简单,墙上悬挂着一些锦旗和照片。灵堂摆设在主屋的中间位置,一张简单的小桌子上,摆放着老人的遗像。现场氛围庄严而肃穆,老人生前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送老人最后一程。

张淑贞1914年出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官庄,后嫁到东辛庄,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百岁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她也是临沂市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

抗日战争时期,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一起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张淑贞为了照看好“战时托儿所”里的革命后代,把刚出生的于爱梅的姐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却把自己的奶水喂给了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张淑贞告诉女儿,那个时候就算自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就这样,“战时托儿所”的38个孩子一个都没少,张淑贞和于爱梅的婶子却有4个孩子因营养不良夭折。这38个孩子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

同时,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还担任两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战、做军鞋、缝军衣、筹军粮等支援前线。

女儿于爱梅:

老人去世前还念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20日下午,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张淑贞老人的家中,张淑贞的女儿、沂蒙新红嫂于爱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于爱梅告诉记者,12月13日下午6点左右,正准备吃饭的张淑贞突发休克,随后被紧急送到沂南县人民医院。经诊断,老人系心脏动脉血管破裂引发的休克,后经医生抢救,老人病情稳定。“我得知消息后,当天夜里就从市里赶回了老家。虽然母亲被抢救过来,但她还是感到难受不舒服。”

于爱梅回忆,住了近一周的院后,12月19日下午,母亲突然强烈要求回家,“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无奈,于爱梅及家人只能把母亲张淑贞接回了家。却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母亲就安静地离开了。

“前一天在医院的时候,母亲还挂念着自己的党员身份,说自己有80年党龄了。”于爱梅说,因母亲张淑贞生前最看重、爱惜自己的党徽,于爱梅及家人将母亲张淑贞的党徽放在了她的左手里。“我母亲用一生践行着‘一辈子对党忠诚’的誓言,让母亲最看重的党徽陪着她,也算了了她的一桩心事。”

>>延伸阅读

无私奉献的支前模范

用一生诠释“红嫂”情怀

“男人上战场,妇女勇支前。”战争年代,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推车推动历史,唱响一曲抵御外侮和全国解放的悲壮之歌。

张淑贞老人去世了,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老人用一生诠释了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而她的后代,把“爱党拥军,永远跟党走”作为红色家风,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

隔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

抗战时期,张淑贞的家做为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机关所在地,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首长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当时,婆婆王换于担任艾山乡副乡长,带领全家为八路军做军鞋、筹军粮,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助八路军伤病员。

不仅如此,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还一起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哺乳期的张淑贞和妯娌还曾用乳汁哺育这些革命后代,自家的4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隔一家三代红嫂爱党拥军跟党走

婆婆王换于被誉为红嫂家风光荣传统的开创者,而张淑贞被称为爱党拥军的接力者,女儿于爱梅接棒成了“爱党拥军,永远跟党走”的传播者。

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是一位退休教师,是红嫂家风的发扬者。于爱梅从小听着奶奶和母亲讲述“创办战时托儿所、救护伤员”的故事长大,铭记“没有那些革命烈士就没有咱们今天好日子”的教诲。2004年,于爱梅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接过了曾经纳过军鞋、缝过军衣的“红嫂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拥军优属事业,倡导成立“沂蒙红嫂协会”,和协会的姐妹们到部队拥军,看望老英模、老红嫂,给子弟兵送去拥军鞋垫5000多双,作红嫂事迹报告200多场。

从2011年开始,她又到红嫂纪念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累计作报告1000多场,向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讲述奶奶及母亲等红嫂的事迹,传播“爱党拥军,永远跟党走”的红嫂家风,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

隔全国“最美家庭”红嫂家风代代传

“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舞剧《沂蒙颂》中的唱段,既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曲沂蒙红嫂的赞歌。

从王换于到张淑贞,再到于爱梅,一家三代人从战争岁月走到和平年代,始终以爱党爱国的情怀,谱写着大爱大义的感人乐章。“做为红嫂后代,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红嫂家风,沂蒙精神。”作为家里的第四代人,于爱梅的女儿高洁始终牢记家风家训。

2016年,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由沂南县妇联、县文明办推报的张淑贞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2015年,经沂南县妇联推报,张淑贞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隔本报记者 李晖 褚菲菲

新闻推荐

让那山那水那人更美 乡村旅游谋转型

让那山那水那人更美乡村旅游谋转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沂蒙红嫂张淑贞逝世享年104岁 追悼会将于明天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