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块石头变成一方精美的砚台,是临沂工艺美术师王秀良一直坚持的一件事。36年来,近万块各种各样的原石,经过王秀良的雕琢,不仅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更成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文化传承的工具。“一年一度的书圣文化节开幕了,我今年打算以书圣节为主题,精心制作一套文化砚台,就当是献给书圣节的贺礼了!”王秀良笑着说。
1 遇名师制砚工人变工匠
砚台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书法的必备用具。临沂是书法名城,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徐公、金星等名砚。“我的老家沂南青驼就是徐公砚的主产地。”王秀良自豪地说。
1959年,王秀良出生在沂南县青驼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当时临沂工艺美术公司在沂南的制砚厂当学徒。“之前听过有些石头磨一磨就可以当砚台,直到跟着老师学习,才知道这里面学问这么深。”“刚开始接触砚台,我就一头扎进这石堆里,经常拿着一块石头能揣摩好半天,还被别人笑话是‘石傻子\’。”忆起学徒的那段经历,王秀良回味悠长,“有时候为了磨一个边角,连续几个小时保持一个动作,手麻了自己都不知道。”王秀良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打磨的动作。“我最幸运的,是在我制砚的这些年里,遇到了两位好老师———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和姜书璞。”王秀良说,正是因为这两位鲁砚制作大师的指导和教诲,才逐渐让他从一名制砚工人慢慢变成工匠,“现在我还经常和两位老师交流,请他们指导我做的砚台。”
2 手工制砚一周才做一方
王秀良的工作室在北城新区北外环附近,虽然有些偏僻、简陋,但仍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从业30多年,几乎咱中国有名的砚台石,我都制作过。”王秀良说,这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砚,还有极其罕见的铁陨石,经过他的雕琢,也变成了砚台。“制砚是一门集造型、雕刻、绘画、书法、审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相石。”王秀良介绍,相石这个步骤说白了就是根据石头的形状,确定这方砚台的制作方向。“这个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时候灵感来了,很快就能确定砚堂刻在哪里,但有时候端详几天,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对于坚持手工制砚的他来说,相石之后大部分都是体力活,选料、制坯、设计、雕刻……几十道工序下来,好几天已经过去。“刚开始学习制砚的时候,我一天能做两方。现在一个星期顶多制一方砚台了!”王秀良说。
3 望收高徒让手艺传承
这些年来,王秀良一边制作砚台,一边学习传统文化,不断精进书法、绘画、篆刻等技艺水平,让“王秀良制”成为周边多个省市书画圈追捧的精品,其作品也连续十余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赛金银奖。
近年来,借助书圣文化节的影响,临沂的书法爱好者日益增多,这让已近花甲之年的王秀良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萌生了收徒的想法。“干了一辈子的活,谁不希望有个心灵手巧的人来继承?”王秀良说,最近这几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位“高徒”继承他的“衣钵”,同时,也将制砚这门古老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王秀良说,“能为咱临沂书法名城尽一份力,为壮大鲁砚制作的人才队伍尽一份力,我此生无憾。”
□本报记者庄成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8日讯(记者朱武涛通讯员于继君)好聚好散,是恋人之间分手应有的一种理性、平和的对待方式。可是沂南男子李某与女...
沂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沂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