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10月14日,淄博市张店区体育场街道人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小小志愿者向老人敬菊花茶。(□卢鹏赵圣健报道)图②:10月16日,济南老年人大学趣味运动会热闹开启。(□王世翔肖建报道)图③:10月14日,郯城县马头镇卫生院,眼科医生为一名农村贫困老人作白内障免费检查。(□王世翔房德华报道)图④:10月16日,沂南县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扶贫车间组织老人举办“赛手艺迎重阳”活动,30多位老人各显身手。(□卢鹏杜昱葆报道)图⑤:10月11日,全国首个“单身老人节”在青岛市海泊河文化公园拉开帷幕,同时启用了青岛“红娘广场”。(□王世翔王海滨报道)千百年来,敬老孝亲、思念家国的重阳节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从遍插茱萸、登高望远到赏菊饮酒、围猎蒸糕,节日民俗在一项项仪式中丰盈,人文情怀在一场场活动中延展。重阳的节日氛围,既囊括着城市奋进的繁荣,亦饱含着乡村丰收的喜悦。身处其中的人们,无论年龄老幼,无论坐标南北,都在用行动将我们民族的澎湃精神,化为不竭的筑梦动能……
动静养怡书中取乐89岁著名作家李心田先生分享耄耋之乐
□本报记者卢昱逄春阶
农历九月九,又逢重阳节。这一天是二九相逢之日,“九”“久”相谐,有长寿之美意,因此这天又有“老人节”之称。尽管重阳别称众多,但百川灌河,主题只有一个——健康吉祥。
重阳节前夕,记者拜访了89岁的著名作家李心田先生,听他分享耄耋之乐。
一进李老家中,墙上挂着多幅书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曹操的《龟虽寿》。正如诗中所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李老也是动静养怡,老有所乐。
谈起日常起居,李老说:“我就是普通人,过普通生活。吃饭睡觉有规律,从来不熬夜。每晚十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起来。除了偶尔户外散步,还会在屋里走半个小时。”
李老的听力有所下降,需要老伴大声贴着耳朵“翻译”,但他的头脑十分清晰,谈锋甚健,银眉鹤发在老人爽朗的笑声中越发光亮。
除了活动身体,老人还酷爱电视上的竞技比赛。“一般的电视节目我不看,浪费时间。我年轻时就看体育,还给报纸写过评论。”在李老眼里体育是竞技,是力和美的体现。
“球类运动是一种力与美呀,有很多的悬念。很多进球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从足球里能看到一些哲学上的东西,好看!”李老笑着对记者说。
近几年,李老停止了文学创作,将精力投入到阅读中。“我眼睛还凑合,想着把应该读的书,读一遍。最近把《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看完了。现在在看《文心雕龙》,那是咱们古代最好的文艺批评书。这些经典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文学的根,那是真好啊!单单章回体开篇要写一首诗,我们就写不了。”李老感叹道。
李老的小书房,窗明几净,是家中唯一一间铺着暗红地毯的房间,进屋前要换鞋。书房里堆满了书,飘着墨香。在这里,李老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时间似乎静止着,一字一句都在他的脑海中跳跃着。
“读书要读经典。把经典读透了,很享受,觉得这辈子很充实。”李老拍着座椅的扶手赞道。“文学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的。人为什么到这个世界上来,到世界上怎么过?”李老读书是循着这一线索行进的。
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李老谙熟于心。从中国古典,到外国名著,他对很多章节出口成诵。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到《三国演义》中“捉放曹”的情节,他皆娓娓道来。
李老的作品《闪闪的红星》自1971年问世以来,不断再版。“这本书生命力很强,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有它存在的价值。”李老评价道。
年轻人要如何读书呢?“读书给你美,给你享受。年轻人看书一定要有计划,从我们的古典开始读。”李老寄语道。
见到朋友来,李老谦虚地称自己说的太多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只喝了一口水。除了在书斋静静地与经典重逢,李老还心系祖国。“我们中国现在真正强大起来了。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在世界上生存下来,靠什么做支撑,那就是自强不息。”
老来建剧团圆梦大舞台古稀老人王增勋为乡亲演出扬社会正气
□田宝宗郝凤晓
秋风萧萧。笔者顶着秋风来到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四十里堡村,见到了76岁的王增勋老人。与他见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老人头发花白,四方脸堂,脸色红润,目光有神,戴一副花镜,走起路来步伐有力,说话快言快语,声音清亮。老人现在是庄户剧团——鸿润剧团的团长。
来到了老人家里,老人与我们谈起了他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戏剧梦。
王增勋幼年丧父,家庭贫苦,十二、三岁时,靠做放牛娃、小猪倌补贴家用。当时农村各项事业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能看场电影、观看剧团演出,都是奢望。最让王增勋感到兴奋的是县京剧团来镇里巡回演出,每当得知剧团到村里演出的消息,他都会在晚饭后早早约上小伙伴,来到戏台前等待开幕。就这样,传统戏剧在他的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戏剧让他着了迷。
成年后,在村党支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王增勋艰苦创业,成立建筑队,发展壮大为建筑公司。在面对他酷爱的戏曲演出等文艺活动时,他毫不吝啬,1985年,出资4000元,购全了舞狮全套器材。还从建筑队、建筑公司中挑选有表演才能的人员组成了锣鼓队、高跷队等,利用闲暇时间,义务为群众演出。
2011年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可是王增勋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在与本村的几个老伙计交流时,一致认为,人闲着不行,生活中没有戏不行,无戏没滋味。王增勋提议成立庄户剧团,得到了大家赞成。
2014年,鸿润剧团成立,至今,王增勋已为剧团出资48万元。目前,已发展成拥有演出队伍30多人的剧团,演员中老年人占了一半。在送戏下乡进村,组织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2015年鸿润剧团被授予“临沂市十佳庄户剧团”称号。
王增勋说,作为一名党员,年轻时创业,感谢有党的好政策支持,所以自己的剧团,要为父老乡亲演出,要跟上社会发展形势,多演对时代发展能产生正能量的好节目。鸿润剧团演出的《镇长娶儿媳》这出戏,讲述的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坚决遵守党的纪律,在操办喜事中杜绝大操大办、请客送礼等陋习,带头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的故事。这出戏在本镇和周边莒县、沂南的有关乡镇演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
孝道传家宝家风连社风山东将尊老爱老助老融入生活融入教育
□本报记者赵琳
重阳节前,济南房泽秋志愿服务团走进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志愿服务团负责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房泽秋,在连续30多年照顾邻家老人李玉柱后,成立了志愿服务驿站,带领更多市民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为爱老助老“发光发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孔孟之乡、齐鲁大地上,从来不乏这样孝老敬老的感人故事。
近年来,山东注重弘扬传统美德,创新评选表彰机制,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把美德教化融入生活,把美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在全社会形成了尊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传承传统习俗、弘扬中华美德,让孝文化深入人心。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山东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抓住传统节日契机举办文化活动,让群众通过广泛参与亲近“美德”、弘扬传统。重阳节前后,全省各地通过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庆重阳,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山东省通过多种形式、遍布城乡的评选表彰活动,倡树孝老敬老模范,弘扬好家风,传播正能量。多年来,省妇联系统评选表彰“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各级宣传文化系统选树“文明家庭”“山东好人”“山东好人之星”及年度十大人物;各级老龄系统评选表彰“十大孝星”。在基层,善行义举四德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以“孝诚爱仁”这四德为上榜标准。鉴于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中宣部把山东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向全国推广。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孝老敬老倡树评选表彰机制。今年,山东省首次将“齐鲁最美家庭”评选纳入“齐鲁最美人物”发布系列,成为推进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有效载体。目前,全省共有113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390户家庭被评为“齐鲁最美家庭”。
“儒家讲礼,礼是社会的一个运行系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事,应该是全社会的联动。孟子谈善端,善端就是明德,明明德就是把好的德行放大,也就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多年来山东不断形成完善的道德模范选树机制、基层进行的道德教化实践等,都是“明明德”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莘县古云镇中学教师张建忠告诉记者:“诸事不顺,始于亏孝。我们的家教和家风就是孝和顺。一定要唤醒孩子的感恩心,感恩心一开,万事皆开。”
“齐鲁最美家庭”获得者、来自“华夏孝乡”博山的张梅一结婚,便承担起照顾家中三位患病老人的重任。照顾自家老人之余,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需要帮扶的困难老人,她率先开通了淄博市第一家民政“12349”便民服务公益热线,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
儒家讲究“适时而教”。杨朝明认为,遵从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这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尊老敬贤,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地见之于行动。长辈的身体力行,是对下一代最好的教育。我们经常从社会新闻中看到,一些孩子接过了上一代的‘接力棒’尊老敬老,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新闻推荐
临沂环保十三五规划出炉 到2020年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本报9月27日讯日前,市政府印发《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明确了2020年临沂市大气、水环境等各方面将要达到的目标...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