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型兽脚类恐龙由南向北留下了7个足迹。本报记者邱明摄本报临沂7月3日讯(记者邱明)6月17日,一支由多名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对外发布消息,在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发现一处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群(详见本报6月22日A05版报道)。7月初,在该化石群南侧约100米处的水塘边上,又有数十枚恐龙足迹化石被发现,随着这个化石群范围逐步扩大,有学者推测此处的恐龙足迹化石可能有上千个之多。
郯城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详情对外公布后,当地政府在现场竖起了两块保护告示牌,并拉起保护线安排专人看护,防止这些化石受到破坏。“来来回回听专家讲多了也学到了一些识别化石的知识,前几天我去水塘边巡视就有了意外发现。”马振明是附近村庄的村主任,在他负责看护化石群期间,巡视到已知化石群南侧的水塘边时,一块岩石上的两个类似鸡爪形的三趾印迹引起了他的注意。7月2日,化石群发现者、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客座教授唐永刚闻讯前来查看,不仅确认了这两个印迹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并在附近清理发现了更多的恐龙足迹化石。
7月3日,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新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大约有70平方米,距离此前发现的化石群约有100米。同一块岩层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三趾和五趾足迹,前者形状像是放大了的鸡爪,属于兽脚类恐龙;后者呈近圆形,是蜥脚类恐龙。唐永刚判断,其中一处由7个足迹等距连成串的化石点,是属于一只小型兽脚类恐龙由南往北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据现场看护人员介绍,这里原本是水塘,最近的高温天气导致水位下降比较快,水退下去后这些化石才逐渐显露出来。
除了这串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让唐永刚欣喜的是,在多个兽脚类恐龙足迹上还留存有未风化的沉积覆盖物。“这处足迹化石点长时间处在水面以下,完整保留了当年蜥脚类恐龙路过后足迹很快风干并被沉积物填充掩盖的原始状态。”根据这些足迹沿南北方向由浅变深的特点,唐永刚判断白垩纪时代这里也是一个水塘,而且水塘应该是靠近北侧,越往北地质越软,所以恐龙留下的足迹越深。同时他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和已发掘地块恐龙足迹化石的密度判断,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可能保留了上千个恐龙足迹化石,远比现在已知的近400个要多。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5日讯(记者朱武涛通讯员杜从俊)郯城县某小区的李先生家里门锁、窗户完好无损,但家中现金和一宗首饰却不翼而飞。...
郯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郯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