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宝云通讯员 禚艳华
数据显示,2016年郯城县已经顺利实现1.5万贫困人口、12个省定扶贫重点村脱贫退出,而到2017年底实现余下的88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3个省定扶贫重点村脱贫,则是今年该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去年以来,按照“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攻坚总体目标,郯城县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主线,积极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医疗健康扶贫等措施,通过“企业扶、干部帮、富户带”,让贫困户“脱贫有路、发展有钱、产销不愁”。随着阶段性目标一一实现,***的“郯城样板”轮廓愈发清晰。
时值盛夏,郯城县泉源乡的产业扶贫基地内,东五湖村贫困户、残疾人杜绍峰的头茬大棚西红柿即将罢秧。“俺这两个西红柿大棚今年头茬收入7万元,过阵子就准备栽二茬苗了,全年净利润得在15万元左右。多亏了上级给俺的帮扶,不然俺还得过穷日子。”谈及收益,杜绍峰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是该县坚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的一个缩影。
郯城县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蔬菜、银杏、花卉、特色水果等经济作物,发展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目前,全县有216个村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成效已经显现。2016年底,该县新建大棚502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217户、2636人。
在产业扶贫的路上,郯城县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探索扶贫资金循环使用新模式,让产业扶贫如虎添翼。2016年,郯城县按照70%比例整合涉农资金1.99亿元,县级投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8848万元,产生效益920万元,带动1.2万贫困群众增收;借鉴“一载体两分离”管理模式,实现经营主体、贫困村和贫困户三方共赢。庙山镇把使用村级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购买的打捆机等农机具,承包给覆盖779户贫困户的11家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收种,同时每年上交贫困村4万元,其中3万元发放给村里特困户。今年该县再整合资金650万元,带动贫困户467户。
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造血”无疑是脱贫的正确道路,但对贫困户或亟需资金注入扩大带动能力的企业来说,“输血”又何尝不是打破“0”的那个关键的“1”呢?金融扶贫在郯城县***的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以租种扶贫基地内的大棚为例,即使是2万元的年租金,对于很多贫困户来说,也是“拦路虎”。杜绍峰告诉记者,他第一年租种大棚缺少资金,依靠信用贷款租种了一个大棚,当年就获利6万多元,第二年他用利润加租了一个大棚。资金活水的注入,让项目区的贫困户脱贫积极性迅速高涨。
为增强产业扶贫后劲,该县制定了《郯城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郯城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向承担全县小额扶贫信贷工作的两家银行注入担保资金,主要开展“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今年以来,全县发放富民农户贷36笔、144万元;发放富民生产贷27笔、2499万元。县财政设立了2000万元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侧重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通过吸收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发放鲁地天沐(郯城)温泉的1.2亿元小额扶贫贷款,为2400名贫困群众带来2000多元的现金收入;郯城县御园家庭农场使用富民生产贷300万元,仅去年就帮助6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7年通过项目带动、设立虚拟岗位等手段,8861名未脱贫人员全部得到了每人2000元的帮扶救助。
发展产业,必须解决“销售”问题。目前,电商扶贫已经成为郯城扶贫模式的精彩一笔。
“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开淘宝”“闯关东,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在庙山镇薛庄柳编电子商务产业园从事杞柳编织的王玉川,开淘宝店已经5年多了,他的店一年销售额近300万元。在村里,像他这样的电商户还有不少。
该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通过开展免费电商培训、给予贫困家庭网店网费补助等,帮助贫困户融入电商发展产业链。建设了庙山柳编电商产业园、红花中国结电商产业园和马头淘宝村等3个电商扶贫基地,帮扶贫困群众2000余人;发展网上商城50余家,帮扶贫困户1500余户;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126个,其中20个在贫困村;设立70万元电商扶贫专项资金,举办各类培训班37期,培训电商人员3000余人次;健全电商服务体系,12个贫困村设立了京东“京小店”,115名贫困群众协助管理,人均月收入2300元。2016年,郯城县通过电商扶贫实现脱贫1683人,脱贫贡献率超过11.3%。
新闻推荐
?近日,郯城县花园乡敬老院的老人们收到了涝北村批发超市老板柏利强送来的80箱“爱心牛奶”。随后,柏利强又为涝沟小学100名贫困学生送去了100箱牛奶。据了解,柏利强经常向涝沟社区的贫困户以及留守...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