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四个菜,还有红烧肉,这在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呢!”来自庙山镇的88岁五保老人徐兰桂说着说着撩起衣襟擦开了眼泪。自创建中心型敬老院以来,郯城县有304位像徐兰桂一样的五保老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生活。
以往,实行“一乡(镇)一院”的五保老人供养模式,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敬老院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等不足。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年初,郯城县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心型敬老院、对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的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到2016年下半年,郯城县相继建起了李庄镇、郯城街道、花园乡、重坊镇、马头镇等5处中心型敬老院,服务半径覆盖全县各乡镇。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该县专门成立了特困人员保障服务中心,下设工作人员5名。5处中心敬老院,每院就近聘用优秀管理人员2名,按照每10至15名供养人员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配齐护理人员,所需工资由县财政全额列支。每年仅工资一项,达240余万元。为提高供养人员生活水平,在中心敬老院推行主副食供给制,委托社会机构每两天向敬老院供给一次食物。统一定制食谱,一日三餐严格执行“242”标准,即早晚餐不低于2个菜,中午不低于4个菜,其中至少有1个荤菜。
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顾一直是个难题。该县创造性地提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失能人员每人每月1600元、半失能人员1200元的标准,与县内2家服务条件好、设备齐全、护理人员充足、医养结合的民办社会养老机构签订代养协议。2017年以来,全县投资95万元,使49名失能、半失能人员得到了全托养护的服务。
为解决五保老人病有所医问题,该县依托社会力量,在各中心敬老院开设医疗室,对一般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并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协作的方式,让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在县乡两级医院开通“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服务,对因病入院五保老人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结算后,再给予一次医疗救助。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补贴资金260万元。
创建中心型敬老院不仅大大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有效盘活了其余10处乡镇敬老院的资产。全县先后盘活敬老院土地84.6亩,年可实现综合效益200余万元。 文/图 戴章超 徐方 侯洪学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森林“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建设视察
本报讯(记者李建)5月25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对全市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检查组先后到兰山区...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