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他很平凡,是郯城县的一名普通职工,但是他又很特别,嗜文如痴,笔耕不辍,9年写下各类小说300万字,出版6本图书。他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故事陪伴女儿成长。他就是多年默默耕耘、作品却遍地开花的临沂草根作家刘清山。
写作的梦想在少年时萌芽
上世纪70年代初,刘清山出生于郯城。从小的时候,他就很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央求母亲为他讲故事,而且,他希望每晚都能听到新故事。时间长了,就连当语文教师的母亲,也为每天晚上都要讲新故事发愁。
上初中的时候,已经上班的姐姐订阅了《小说选刊》、《外国优秀小说选刊》。姐姐订的这些文学刊物,就成了刘清山闲暇时的读物,被他看了个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刘清山的语文成绩一直优秀,中学时代的古诗文都正背如流。学生时代他看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积累,为他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18岁那年,还是高中生的刘清山开始自己创作诗歌。他将一首记录学生时代美好时光的诗歌《雨季》,寄给了《临沂日报》,希望能够发表。投稿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就在他以为不会发表出来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份印有他的诗歌的样报,这让他欣喜若狂,从此更坚定了他写作的念头。
被人嗤之以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刘清山说,在学生时期,他在班里表现并不突出,只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中等生。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告诉老师,长大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时,班里响起哄堂大笑。就连他的班主任,也就是他的语文老师,都用不屑的语气嘲笑他是在“做梦”。
有时候,一句话像一块大石头能压得人好几年抬不起头。直到后来,刘清山的一篇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他心里的这块石头才被甩到了身后。他感觉到自己离梦想近了一步。
参加工作后,繁忙而枯燥的工作一度让他找不到了生活的方向。在他最郁闷、迷惘的时候,家人劝他拿起久违的笔。他在最擅长的领域,很快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从2006年起定期创作,刘清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审视并记录着这个世界貌似平淡的一切。
那时候,女儿才出生没多久,刘清山想写一本可以给女儿看的书,伴随着女儿一起快乐成长。从那之后,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刘清山写的书内容也在变化,从童话发展到了青春故事。随着书目的出版,他的读者,也从女儿发展到了全国的青少年。
9年撰写300万字,出版6本图书
除了记录生活和书写想象,每个写作的人都还有一个藏在心底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文字受到人们的喜爱,让自己用心灵敲打的字句化作成纸张上的铅字,刘清山也有这样的愿望。
当他原本为了启迪女儿成长而写作的书被出版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欣喜让他倍感鼓舞。他孜孜不倦地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坚持用心写作。9年来,他共撰写了 300多万字,有6本图书已经出版,还有3本已经签约,用不了多久也会出版发行。不仅如此,他还成为教育部特聘的文学专家,并先后与《读者》等十余家知名刊物、出版社签约。
今年8月,刘清山创作的长篇动物小说《犇犇复仇记》(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上市,该部小说曾在国内著名期刊《意林》少年版“名家专栏”连载,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刘清山说,他想通过他的作品,帮助中小学生驱散头顶的雾霾,让心灵豁达敞亮,充满了阳光。
新闻推荐
去年大年初一,郯城县港上镇港上一村村民宋法传陪同肚子不舒服的妻子张华珍,到郯城县港上三村卫生室进行输液治疗。由于卫生室负责人樊兰州在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未给张华珍事...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