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沂市的郯城县作为“中国银杏之乡”,前几年因“银杏绿化热”而大发银杏财,2010年高峰时期,单棵银杏树的价格全部在万元之上。而随着银杏树价格的飙升,当地银杏产业结构也从主打银杏叶、果交易转为以银杏苗木为“尊”,银杏苗木产值占比已从10余年前的10%左右一跃升至85%。然而,花无百日红,如今银杏树价格虽仍处高位,但亦呈现逐年下跌之势。与此同时,郯城的银杏叶、果交易被困“泥潭”,价格持续低迷,产业滑坡愈演愈烈。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实现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郯城县政府和企业就银杏叶、果种植、加工、商贸等方面的转型升级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本版撰稿记者张玉
曾经30元一斤的白果烂在地里没人要
11月下旬的郯城县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时落叶的银杏树随处可见。然而,记者在郯城县新村走访发现,不光是银杏叶飘零一地,大量成熟后的白果掉在地上竟也无人问津,果肉自然腐烂发出阵阵刺鼻的臭味。“以前白果一斤能卖到30多块钱,如今一两块钱都没人要,价格一路跌了9成多。”新村村民丁启宪向记者抱怨说,从2000年开始,白果价格一直提不上去,最便宜的时候一斤才两毛钱。“我家里6亩地的银杏林,现在结了果就要打掉,白果都扔在地里了,弄一天还不够工夫钱。”
当地银杏果市场的兴衰其实是银杏叶价格“跳水”的翻版。从1995年开始做银杏叶买卖的韩峰,第二年一笔买卖就赚了6万块钱。“你想想那个年代6万块钱是什么概念!”回忆起当时的辉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韩峰还是一脸的亢奋。大赚一笔后韩峰希望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增加盈利,于是花费数十万建起了自己的银杏叶加工基地。可惜,市场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五六年前,韩峰高价收储的银杏叶却陷入了低价也难卖的窘境,结结实实地被“坑”了一回,“差点把家底都给赔进去。”于是,干了一笔赔本买卖之后,韩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坚决和银杏叶生意划清了界限,把加工设备连同基地一起转让出去才收回了15万元的本钱。
据郯城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振学向山东商报记者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当地人一直以银杏叶和银杏果交易为主,两者产值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比近九成。1995年,高峰期的银杏果价格达到38元/斤,1996年银杏叶价格每斤也一度突破10元。然而,从1998年开始,“一切都停止了。”张振学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贸易需求的波动,银杏叶市场率先生变,1999年价格高台跳水,每斤跌至1.5元。银杏果交易形势紧随其后,到2000年,每斤价格降至4元,如今一斤更是卖不到1元。“产量一直在增加,需求却没有太大变化。”张振学认为,这是银杏叶、果价格持续低迷的首要原因。但他同时提到,深加工能力的不足也是银杏叶、果产业“翻盘”的一大掣肘。“虽然银杏树交易依然昌盛,但这几年,我们越来越感觉,现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银杏叶、果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90万元与4000元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白果产品多是初级产品,诸如白果罐头、白果酒等,形成产业的几乎没有。”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成章说,白果深加工的前景广阔,一旦形成规模,其所能带来的产值不容小觑。
王成章的想法与郯城银杏果产业的转型思路不谋而合。据郯城县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郯城县正与中粮集团洽谈白果深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投产后年消耗白果在3000吨以上,创造产值可达30亿元。“大伙儿光看到了我们和中粮签约的‘运气\’,可又有谁知道,这个项目从萌芽到正式上线,我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在郯城县粮食局的介绍下,记者见到了该白果深加工项目的企业负责人,山东祥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尚峰。“当初为了研发这个项目,我真是拿家底子拼了。”谈起那段“峥嵘岁月”,娄尚峰不时拿起面前的茶笔,在茶盘上不停滑动,以舒缓内心的激动之情。
娄尚峰告诉记者,当初,为了请到远在台湾的项目核心研发人士,他“三顾茅庐”,不惜以年薪90万的高价引得“贤人”归,而当时,省内该类科研人员的平均月薪只在4000元左右。“以前,我们生产的多为银杏饼干、银杏月饼等添加型初级产品,能占领高端人群消费市场的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我认为,这一切的关键,全在人上。”娄尚峰说,在招揽来高端人才后,他相继投入研发资金700余万元、团队薪酬运作600余万元,投资总额达1300多万元,而这些资金占据了当时整个公司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哎,我当时真的是破釜沉舟了,为了这个项目,拼了,之前已经投产的项目几近停摆,公司业务大幅下滑,本来就不挣钱,上了这个项目后赔得更多,很多员工不理解,不只我,业务人员、科研团队及其家属所承受的压力都是难以想象的。”
娄尚峰说,项目研发成功后,他们走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拥有尖端仪器的大型食品厂做产品测试,花了不少冤枉钱,最终决定投产。娄尚峰的眼里闪现出亮光,稍许得意地说,“事实证明,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记者在祥盛食品与中粮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上看到,双方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除了目前的休闲食品、功能性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银杏保健品、银杏精油等精细产品也将于祥盛食品的生产线上诞生。
“每天至少实验20次”
“银杏叶和白果的医药、保健价值非常高,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奇效。但在过去,郯城主要销售的只是原材料和初加工品,产品附加值比较低,拉动力不强。”张振学告诉记者,拿银杏叶来说,以前多数企业对其的加工利用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产品质量一般、包装档次不高,而国外银杏叶提取物早已制成针剂、滴剂和复方剂等六七种剂型。“不过,通过营建科研创新平台,现在我们的很多生产线和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张振学介绍,2012年,郯城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和科研单位合作,投资8000万元研发出银杏保健品胶囊及冻干粉针剂项目,年可新增产值8000万元、消耗银杏叶(果)近6000吨。2013年,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银杏叶黄酮内酯提取技术,每年对银杏叶(果)的需求也在万吨之上。
“为了攻克一个科研项目,我们的科研人员每天至少要反复实验20次。”采访中,郯城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采用的第三代技术虽然已与国际同轨,但国外利用超声管进行药用提取的第四代技术理论已经问世,如果此项技术研发成功,公司投产所需的银杏叶(果)每吨收购价格可达8000元,比目前的收购价足足高6倍,所消耗的银杏叶(果)数量能突破10万吨。“我们公司常年设有科研工作室,科研人员均为硕、博学历,除了先期投入的200余万元,每年对项目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少于20万,并且年年投入70—100万元引进更新高科技设备,一位科研人员6年间累计研发时间超过1.5万小时,实验次数不下3万次。”孔庆奎还透露,目前,公司与国内顶级专家协议建立的银杏产业院士工作站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对银杏叶(果)的药用深加工技术研发速度和高度还将有新的突破。
据郯城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银杏产品,郯城县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每年最少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进行银杏科技研发等工作。
加工企业试水微营销
“以前,我们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实体大型交易市场,人们在市场里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砍价、装车,客商摩肩接踵,周边旅馆、饭店常常人满为患。”张振学告诉记者,除了实体大卖场,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电话销售也成为银杏叶、果及苗木交易的主要方式。“如汇丰食品有限公司,每年交易的银杏加工品达70—100万公斤,产品销往美、日及东南亚等地区,其中近三分之二是通过电话联系成交。”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销售也成了郯城银杏产业一种重要的销售模式。据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主任侯素云介绍,早在2001年,新村就先后投资15万元,建立了银杏交易信息网站,由于许多外地客商足不出户便可从事各种银杏交易,当年全村的销售收入增加了15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立网页,新村原有的实体交易市场和电话营销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据侯素云介绍,新村在原有实体交易大厅的基础上,首创了电子苗木交易大厅,以实现银杏产品交易线上、线下的同步进行。“我们的电子交易平台是在去年11月银杏节前后开建的,客商在电子屏幕上看到交易信息后,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与企业商户进行沟通交易,摆脱了以前逛遍整个市场,挨家挨户商谈交易的低效率机制,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透明。”
据了解,目前新村电子苗木交易大厅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因前景明朗,已经与东方园林等企业达成了注资合作运营的意向,预计后期可增加的银杏产品交易值可达数十亿元。
此外,张振学还透露,由于现在手机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众多银杏销售商户和加工贸易企业不满足于电话销售,纷纷试水微博、微信营销,与老客户与潜在客户实现了即时沟通,使得银杏产品产值大幅提升。
新闻推荐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兹定于2015年12月5日上午9:00召开公司2015年临时股东大会,现将有关...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