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我成为一名教师,被分配到胶南黄山镇韩家寨小学任教。当时的教室是村里地主家的房子,学生的课桌凳都是旧木头制作的,非常简陋。
教师的办公用品也简单:一个月发两张大封窗纸,裁好订好就是备课本;一个月一盒粉笔,直到实在拿不住了也舍不得丢;一学期发两个蘸水笔头,一瓶蓝墨水;早晚要办公,一个小学每月发火油半斤,只能用墨水瓶做成的小火油灯照明。
当时,生源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事。广大农村孩子,解放前根本没有求学的机会。现在能上学了,家长也有让孩子上学的愿望,但往往因为农田忙,又舍不得让孩子进学校。因此,教师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动员儿童入学。而且,上级还提出“进得来要留得住”。为了提高“巩固率”,每当学生因农忙误了课,教师便登门在炕头补课。
学生们年龄参差不齐,大的十七八,小的七八岁,分级编班基本是根据年龄大小和个子高矮而定。我当时所教的是一个二四复式班,同时又教一个三年级单式班。所谓复式班,就是一个教室里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二年级有近三十名学生,单式的三年级也是近三十名学生,而四年级只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只好合在二年级中,即变成二四复式班。
那个时候,教师都被迫练成了“围着桌子全包干”的本领,数学语文等每科都教,每个年级也都教。
当时条件虽然艰苦,工作也极为繁忙,却没有一个教师叫苦叫累。
新闻推荐
8月22日,山东临沂市郯城县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郯城街道办事处大旺村农民饲养的160余箱鱼儿突然死亡,损失惨重。事发后,当地环保、渔政、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展开调查,目前,死鱼...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