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国蕊通讯员 庞俊青
特殊教育 大爱无声
走进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整洁幽静的校园环境、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浓厚的文化氛围令记者耳目一新。在这所“普特合一”的学校里,聋哑、智障孩子与普通孩子和谐相处。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普教教学班24个,特教听障班5个,智障班7个,学前康复班2个,学校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零收费”,对贫困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2017年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又启动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构建智障、脑瘫、自闭症、学习障碍等一体化教学服务,涵盖学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托养以及终身关怀的全息特殊教育框架,对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和远程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服务。
目前,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在进行“康教(医教)结合”的实验,认真研究每一个残疾孩子,科学建立个别教育计划,为每个孩子设计“私人订制”的个训课,实验结果卓有成效,学校已经为171名学生建立了《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根据国家课程,组织规范的集体课教学,从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培养自立自强的“残而有为”的学生。
责任教育 大道至简
学校倡导“责任教育”,把爱心融入到责任教育中,逐渐形成了特教文化特色的资源优势。动员全体教师投入到高效课堂研究中,成立“121快乐课堂”课改小组,形成人人研究课堂,人人关注课改的科研氛围;积极开展精致管理,学校依托“十个好”习惯教育活动,培养思想好、品德好、学业成绩优秀的“美德少年”,每月每个班评选10名“美德少年”。在教师层面积极开展“弘扬高尚师德,争做美丽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每学期评选出20名师德高尚的“美丽教师”;扎实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学校分成17个巡回指导小组,定期到全县184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家里,为家长培训康复知识,为残障儿童上课,送去学习用品,批改作业等,让每一名残障儿童点亮人生的指路明灯。学校根据责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学校实际,提炼出“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教育主线,重视学生学业成绩,但不惟成绩,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兴趣。
德育教育 育人至上
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历来重视德育教育,坚持德育实效性,不图“大而全”,只求“细而实”的原则,旨在建成“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育人氛围。在学生中开展尊师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仪表形象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团结互助教育。在全校内开展“十好”德育活动,通过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校真正建立起欢快、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学校遵循“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皆育人”的理念,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变成育人的场所。记者看到,在学校楼道中,装饰着《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宣传栏,让墙壁开口说话,把墙壁变成一个个“书画长廊”,让师生在行走、抬头、低眉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接受知识的传授,文化的熏陶,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平邑特教人将同舟共济,努力拼搏,让特殊教育的明天更美好,使特殊教育尽快飞向理想的彼岸。
新闻推荐
平邑讯近年来,平邑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发挥政策优势,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县共引进创新创业领军...
平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