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蒙山旅游度假区)第一书记工作组紧紧围绕农民脱贫增收目标,突出村情特色,加大***力度,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的帮扶态势。
丰阳镇库家村59岁的贫困户窦友玲告诉记者:“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干了1年多,每月能赚1000多块钱,日常花销再也不用靠儿女帮衬了。从家到扶贫车间也只需要5分钟,不出庄就能赚钱。”2016年,第一书记将丰阳镇4个帮扶村的旧办公场所陆续改建成“扶贫车间”,大力发展特色手工加工,吸纳贫困村民进厂做工。目前,库家村焊铁制品加工、丰阳村手套加工等扶贫项目初见成效。
在第一书记帮扶的丰阳镇丰阳村,莲藕池塘成为村里的增收“明星”。第一书记筹集11万元建设了12.8亩池塘种植莲藕,引进南斯拉夫雪藕品种,承包给10户贫困户,带动增收10余万元。
将扶贫增收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第一书记在丰阳镇山泉村利用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流转55亩土地,打造黄桃果品示范园,后期收益全部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实现了精准脱贫。此外,新建集妇女检查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安全监控室、村卫生室等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丰阳镇丰山前村东北岭上的500余亩荒山丘陵如今被修整的错落有致,第一书记引入项目投资40余万元,深翻丘陵地、新建蓄水池、铺设涵管、修建三纵三横生产路,把原来的“石头山”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核桃林。丰山前村贫困户孙长远说:“之前一下大雨,山上全是泥,现在种了树修了路,再也不用趟着泥上山了。”丰阳镇丰山前村的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改善了生产条件,吸纳了村里20多户贫困户,为进一步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流峪镇的2个帮扶村,第一书记确立了养殖、种植一体化模式。三岭村利用金锣集团提供生猪种苗到期收购一条龙服务,建立养殖大棚2600平方米,年产值400多万元;投资30万元建设蔬菜实验大棚2个,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带动10多个贫困户增收。第一书记在地方镇和蒙山旅游度假区的4个帮扶村,依靠九间棚、富泉山居等自然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推广民宿项目,打响了旅游品牌。
种植户周福田说:“我种了11年葡萄,以前都是靠天吃饭,2015年寒潮一下子损失了2万多元。自从第一书记带头建了葡萄种植基地,将村里的葡萄园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我再也不用为选品种、防灾害、找销路担心了。”在临涧镇前马槽村葡萄基地项目的带动下,他已于去年脱贫。第一书记在临涧镇4个帮扶村修建坝塘的同时,以发展高产特色农业为方向,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了果蔬大棚产业化。各村结合市场需求和村情,发展葡萄、大樱桃、茶叶、生姜、花椒、黄花菜、无花果、土豆等果蔬种植,建成各类大棚79个。目前,已修建塘坝10处、河堤3处,增加水容量130万立方米,4个村7800亩地实现了灌溉全覆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关键还要强村富民,切实摘掉“贫困帽”。通过建设沿街商铺、发展光伏发电、推动村社共建、盘活旅游资源、强化民生项目建设、建立合作组织、发展电子商务等形式,平邑县(蒙山旅游度假区)第一书记工作组带动帮扶村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双赢,找准了强村富民的发展好路子。
第一书记工作组驻点以来,14个帮扶村新上增收项目52个,发展特色产业22项,发展经济作物、林果1272亩,帮助流转土地1400多亩,挖掘旅游景点3处,新建、扩建农家乐3家,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省贫困标准线,1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均达5万元以上。2016年底,14个帮扶村1307户贫困户、3041名贫困人口中,有1150户、2705人实现脱贫;7个村实现“摘帽”,7个村基本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福海山东平邑人,笔名:溪山。毕业于山东曲师大艺术系,先后就读于中国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贾又福工作室画家,贾又福山水画研究会理事。现为...
平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