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李晓飞)“对大而优的产业,想方设法扶强做大;对小而特的项目,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既追“大”,也求“小”,抓大不放小,形成产业链,成为东港区三庄镇新一轮产业调整的鲜明做法。
8月29日,还未到花生收获期,但三庄镇兴禄花生制品厂已非常红火。“主要出口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地,年出口量达5000吨,最近又接了两个南亚订单呢!”谈话间隙,厂负责人许崇禄还在忙着增加下月生产计划。
作为山区大镇,花生是三庄的主打产业之一。在王家寨片区,由“日花1号”为主打品种的2000亩花生基地,产量高,效益好。
该镇借势引导,发展花生制品厂10余家,先进生产线30余条,兴禄花生、丰源花生、盛源花生等一大批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形成的花生产业链,成为该镇提升发展的动力。据统计,每年有近2万吨花生在这里脱皮、加工后,销往福建、泉州等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伊拉克、阿联酋、墨西哥等国家。
在完成产业链“线条”布局后,该镇积极推动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的产业并轨,形成两大专业示范片:以王家寨区域为中心的20000亩果园生产及流通基地和以讲和沟村区域为中心的万亩板栗和千亩日本栗,优化了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增强了产业化竞争力。
“先富起来再说!”对小而特的项目,该镇实行多元化发展经营战略,凡是富民、惠民、利民的产业,先扶上马。“先富不争论,先扶不议论”,成为该镇上下的共识。
由此,小苹果、小花生、小板栗,由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渐成丛林之势;“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村几品”的小产业,小蜜蜂、小蚂蚱、小葡萄等,也成为“万红丛中点点绿”。
“老孟的蜂蜜地道,不掺水,我今年订了1500斤,还不够。”8月28日,再次前来订货的平邑县许老板说。在前石沟崖村孟庆栋的养蜂场,81个继箱,年产优质蜂蜜万斤左右。由于孟庆栋始终坚持流动生产,让蜜蜂产最好的蜜,每吨售价20000多元,不提前联系,还订不到货呢。
三山前村李秀英,村里以优惠价鼓励她承包山头发展蚂蚱,规模养殖“飞华6号”,成为市场宠儿,3个蚂蚱养殖大棚,一年养四茬,年收入几万元,还带起了周边30多户村民发展蚂蚱产业。
“每天来拉葡萄的车都没地方停了!”在该镇吉洼村200亩葡萄基地,村支部书记李业雨高兴地说,“人家冲着就是咱的质量高、口感好啊!好几个老板商议准备在这里建葡萄加工厂呢。”
三庄镇利用地区特点、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茶、蓝莓、核桃、黄烟等经济作物,再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000亩,并依据产业优势培植龙头企业5到10家,打造3到5个优质绿茶、蓝莓、核桃品牌,引导农民种出新花样,踩出新富路,让小产业长出特色。
新闻推荐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95年,7人均为抗战老兵,除刘文泉(后排左二)之外,其余 6名抗战老兵均已离世。"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
平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