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初显,瓜果飘香。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条条大路富民强村。
时下,走进罗庄区田间地头,到处一片繁忙景象。册山街道丰喜园内一批有机果蔬即将成熟,傅庄街道东三冲村百亩有机芦笋新苗正盛,黄山镇东蔡村民宿、农产势头良好……这些喜人的场景,正是罗庄区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出的硕果。据统计,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全区新注册成立党支部创办合作社48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19亿元,村均78.4万元;集体年收入3万元以下自然村全部消除,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58个,占91.2%。
品牌效应,走出增收“特色路”
高都街道西潘墩村华益种植合作社门前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素有“一家煮饭四邻香,四邻煮饭香满庄”美誉的“塘崖贡米”就在这里产出。
“塘崖贡米”的“名气”不仅来自于稻米本身,更来自于它的爱心行为。“我们合作社加入了罗庄‘好人帮’,定期给西三冲的爱心食堂还有一些公益机构免费提供大米,让更多人品尝到优质大米的味道。”西潘墩村党支部书记、华益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潘宗姿说。“爱心大米”的捐助源于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投射,西潘墩村依托“塘崖贡米”品牌,注册成立华益种植专业合作社,分2期流转土地400亩,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提高产品质量。该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400多户加入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在罗庄,像西潘墩“塘崖贡米”这样打了翻身仗的,还有寨子“一品夫人”小米、“丰大油杏”、东三冲“有机芦笋”等。罗庄区有关部门联合农业银行推出“强村贷”,为符合条件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放贷款60余万元,助力挖掘和培植特色产业品牌。
搭建平台,走实增收“专业路”
2019年4月1日,一个由傅庄街道投资、于庄村集体入股、电商企业家管理,名为“来日可期”的社交电商销售平台搭建起来,意为“你的期盼,如期到达”。
“当时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看中了微型盆景这一产业,并进行了市场预销售,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产业前景,最终投资80万元成立了‘绿澳’微型盆景种植合作社。”傅庄街道于庄村党支部书记于洪春说,通过调研,他们还确定利用直播带货,成立了山东来日可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销售。
于庄村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电商”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村集体以土地形式入股,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以资金入股,吸纳社员69人、资金100万元,利用“来日可期优选”微信小程序平台销售,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直播,日销售额突破40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增加30多个村民就业岗位,60多户村民受益,2020年合作社预估收入达到100万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根本,在于党建引领政治化、集体资源集约化、群众参与主动化、产品销售多元化。”罗庄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明邦表示。
双强帮带,走好增收“共赢路”
黄山镇东蔡村曾是一个“后进村”。回顾以往,东蔡村虽然紧邻武河湿地,但基础设施落后,是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
而现在的东蔡村早已焕然一新。东蔡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以乡村发展旅游为核心,以观光采摘、柳编文化、设施租赁、土地开发为增收支点,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设高温采摘大棚1座,改造果蔬大棚44座,建设采摘园1处、研学游基地1处,注册“东蔡村柳艺”商标,发展柳编研学游品牌,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东蔡村党支部书记林茂杰介绍,今年他们村注册成立了罗庄区润丰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期大量资金投入,压力很大,通过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与朱陈北社区签订帮扶协议,申请了区农行专项贷款50万元,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
“强村+弱村”帮带活动是罗庄区为助推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快速发展、破解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发展瓶颈实施的重要举措。罗庄区从强村、弱村结对共建入手,全区实现16个强村配对14个弱村,开展共建活动14次,初步形成共建增收项目4个。
唯有埋头苦干,方能硕果累累。罗庄区将继续坚持把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董青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7日讯(临报融媒记者李依璐韩冬贾路杰)今天上午,临沂市召开加快实施医疗保障服务流程再造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医...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