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沂蒙水利建设史,作为临沂水利工程建设主力军的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简称临沂水总)功不可没。60年来,临沂水总的一代代水利人,发扬沂蒙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整山治水、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为临沂城水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刘辰,就是其中一位。
刘辰,现任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第五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自1993年从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26年来一直坚守水利建设一线,是公认的能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的优秀项目负责人。他主持建设的三河口隧道等多项工程获得泰山杯、鲁水杯、治淮文明工地等荣誉。他个人多次被授予“临沂市水利局先进工作者”“临沂市水利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谈起能“啃硬骨头”,刘辰向记者讲述起临沂三河口隧道的建设经历。
2011年底,临沂市决定启动山东省内首条内河隧道——三河口隧道的建设工程。作为临沂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施工条件复杂,最大开挖深度在原河床下12米深,且河床砂层厚度10米多,施工排水难度很大。
这也是临沂水总承接的第一个过亿元项目,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时刘辰“临危受命”,担任起三河口隧道工程的项目经理。“就好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采访中,刘辰向记者这样形容当时的状态,那个时候压力大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河底隧道工程的最大难题就是河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但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三河口的生态景观效果,将不会放掉河水,因此围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给刘辰带领的施工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困难,临危受命的刘辰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应战、迎难而上,以丰富的沂沭河段施工经验,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确定了采用围堰高压喷射截渗开挖的施工方案,在祊河施工段上游200米至下游130米范围水域内设置了围岩加幕墙,确保整个工程干燥开挖、干燥施工。
“那个时候几乎抽调了全市所有的抽沙船,24小时不间断作业。”刘辰回忆说,他家离建筑工地也就2公里的距离,但因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很少回家,吃住都在工地,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睡觉,早上六点起来施工。
在这种高强度的作业下,又恰逢寒冬时节,刘辰带领的团队仅用1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三河口隧道的截渗工程,1.5万吨水泥在围堰内筑起了轴线长度达2.6公里的混凝土防渗墙,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铜墙铁壁”,为后续的排水和基础开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2012年12月31日上午,临沂三河口隧道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这标志着临沂市市政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工艺最复杂的现代化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建成。三河口隧道的建成,在临沂城建史上打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按照常规,这样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而在临沂,以刘辰为代表的数千名工程施工人员用400个日夜的奋战,就为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民生工程答卷。
“这对临沂水总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刘辰自豪地说,自从三河口隧道建设后,临沂水总的牌子在水利建设圈声名鹊起,很多重大水利工程都点名要找临沂水总这支团队来干,像许家崖水库、茶山拦河闸、岸堤水库等都留下了刘辰所在的这支团队——临沂水总的足迹。
截至目前,刘辰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下100个。近日,他所参与的又一个项目——沂河河湾和袁家口水源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在这个项目中,他仅用100天的时间就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新的施工速度。26年来,刘辰就是以这种敢啃“硬骨头”的水利精神,在水利工程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临沂水利事业作出了一个水利人应有的贡献。
临报融媒记者 张国蕊 武光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杜辉升本报通讯员张秀军始终坚守“尽责力行,走在前面”的政治自觉;充分利用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