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报融媒记者 王文卿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临沂市积极探索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子,创新实施沂蒙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有效地保护了红色文化资源,扩大了沂蒙精神影响力,凝聚了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力量,引领了广大群众争做沂蒙精神薪火相传的践行者。
保护模式创新
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地方立法。即将出台的《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是山东省第一部红色文化保护立法。通过加强临沂市非文物类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保护和非物质层面沂蒙精神的传承两个方面进行立法。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重在保护制度的设定,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红色基因传承则围绕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突出地方特色。创设了红色文化遗存两项保护制度即名录管理制度和保护责任人制度。
实现考古前置创新。推进实施市国有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避免了文物保护(含红色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中文物保护难题。
推进联合保护。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天网工程”,为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安装安全监控设备,纳入市政法委“雪亮工程”综合监管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全天候无缝隙监管。
运行机制创新
建立推进机构。由市委有关领导牵头,抽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党校、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沂蒙精神研究中心等与红色基因传承密切相关的单位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组成市红色文旅发展办公室,加强顶层设计,破除体制障碍,推进红色文旅发展。同时,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专门设立红色文旅发展科。
推进连片争创。发挥临沂市红色遗址多、红色景区多的优势,打破区域、所有制关系,整合优势资源,以大青山、孟良崮、红嫂家乡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根据地景区等重点景区为核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加快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红色文旅服务标准》《红色基地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开展红色讲解员培训、比赛,规范提升红色文旅服务水平。出台《关于规范临沂市文化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管理办法》,提升红色旅游标识导览系统,设置体现沂蒙红色文化特色的形象标识,形成了红色文旅的浓厚氛围。
传播形式创新
拓展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除传统的红色教育培训阵地外,针对零散的红色遗址、遗迹、故事等,率先推进建设镇村红色文化展馆(展厅),将发生在本镇、本村的战斗故事、本地走出去的英模人物等展示出来,用当地的红色故事教育感染本地居民群众,增强群众的自豪感,激发群众缅怀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仰,扩展了红色基因传承的范围。
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顺应新形势,坚持以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为着力点,努力实现红色文旅新突破。印发《临沂市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会同中国红研会研学工作委员会、中国研学旅行联盟,系统编制了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成教五套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组织编制《沂蒙老区红色精品线路建设规划》,优化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策划推出了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沂蒙红色经典游、军事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
壮大红色文化宣传队伍。在全省率先组织成立“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小分队成员不仅包含文艺演出队伍,而且包含了美术、文博、辅导、培训等专业队伍。在活动形式上,各种类型的小分队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共同推进。在活动内容上,着力突出红色文艺精品剧目演出、红色美术作品创作、红色歌曲演唱辅导培训、沂蒙精神宣讲等,红色内容鲜明。
丰富红色文化展示手段。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组织收集沂蒙红色文化相关的音乐、戏剧、图书、电影、故事视频等资源,建立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引导各红色旅游景点运用智慧导览、智能音频数据库等技术为游客提供自助式浏览讲解。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游客体验功能。打造数字化红色展馆,将实体红色文化展馆搬到线上,实现足不出户网上浏览。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6日讯(临报融媒记者李晖)26日上午,“浪漫相约、情定沂蒙”全市第七届单身职工相亲交友大会暨职工婚介logo、吉祥物...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