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人如果没有一个能藏书看书的地方,那就像常人天天吃饭却没存放米、没地方吃饭一样的残缺。拥有书架和书房是每一个喜欢书籍的人所期盼和梦想的事。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物质十分贫瘠的年代。住的是爷爷辈留下的木式结构的大宅院,一家老小八口人就住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那时能借到一本书看就很幸运了,买书,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家里连本书都没有,何谈书房?
恢复高考后,我有幸圆了大学梦,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82年我们夫妻刚结婚时,两人靠国家发的合起来仅八十来块的工资,生活依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住的是位于镇上的三代同堂的半新半旧的楼房,属于我们一家三口的是楼下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小厨房和18平方米的卧房,连客厅、卫生间都没有,哪敢奢望书房?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带回来的一些书籍总要有个存放的地方啊!没办法,我只得去买一个一米多高的竹制的书架,螺蛳壳里做道场,腾出窗户下三门柜旁边的一点空间,把书架放置好,摆上了几十本常用的书,其余的就只能委屈地装在旧箱子里塞在床底下。
1990年,好日子终于来了:单位分了我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两卧一卫一厨,但同样没有书房。因为是新房子,我嫌原来的竹制书架难看就没搬过来,书照样没地方放,只好零零碎碎地存放在床头、箱子、抽屉里等地方。因为没地方摆放,那几年我基本不买书,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然而那几年也是我写作的高峰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见缝插针,隔三差五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时同一天的报纸在不同的版面能见稿两三篇,省报、州报上发表的文章一年积累下来有一二百来篇,别人开玩笑说我是“高产作家”。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大概是“东墙损失西墙补”,没书看了只能把时间用在写作上了吧!
1997年,我们省吃俭用,工资也有所增加,经济状况好转。出于对书房的渴求,我们狠下心来换房。周边刚好有新开发的商品房,我们核算了一下,卖掉原来的房子,加上自己的积蓄,凑凑也差不了多少。很快地,我们又搬进了新房。这一次是76平方米的有东南窗的新房子。经过设计和装修,总算腾出了8平方米左右的完整书房,请木工做了一个靠墙壁立地式的书柜,能放上千册书,真是过瘾啊!书柜占的空间较大,把全部的藏书放上去还不够“丰满”,于是我就经常光顾书店,看到喜欢的书就买,日积月累,书柜里的书慢慢增多,书的内容范围也不断扩大:有自己喜欢的文学、生活常识类书籍,有爱人喜欢的花鸟虫草类的书籍,还有儿子喜欢的童话故事书籍。节假日有空,随便抽一本书来看看,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充实和富足。同时,我还在书房配了张书桌,买了电脑。从那年开始,我告别了手写文章的历史,再也不用写草稿再誊抄再发传真了。用电脑写作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反正它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临沂市变化很大,高楼大厦崛起一片片。2012年底,我们再一次搬家。这次的房子比原来那套面积大一倍,一共有150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一厨。我把正中朝南的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装修成书房,定制了书柜和书桌,又配置了新的电脑,装上了空调。这才像真正的书房啊!宽敞又明亮,偌大的书柜可以按类别存放几千册书,下面的柜子还可以存放其他的如证书、杂志、信件、影集等。为了增加点情调,我还腾出些地方摆放艺术品。书房朝南,冬暖夏凉,特别是冬天,阳光早早的照了进来,使整个书房温馨舒适。如今,我一有空,就常常坐在书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上网、写文章、听音乐,眼睛疲劳了转过身来看看窗外的花草,甚是惬意。
书房是我的休闲之处,现在退休了,有兴趣时翻翻自己昔日的日记、来往书信、影集等,很有一番感慨;同时它又是我文化知识积累和精神方面的寄托。经常看书读报,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使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最惬意的是当有创作的念头和灵感时,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优美的文字在屏幕上一行行排列出来,然后变成一篇篇流露自己内心深处且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那种自豪和痛快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书房,是我的依恋,我的挚爱!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回顾一路走来,我们的物质生活越过越富裕,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富足。有国家的强大与富足,才有百姓的幸福与安详。我家书房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与伟大成就,以及老百姓生活的极大改善。我们为生为中国人而自豪、骄傲!我们荣幸赶上了好年代,幸福着,快乐着!
新闻推荐
景区内的手艺人潺潺小溪初秋时节的压油沟景区硕果飘香,景色宜人。9月10日,来自苏鲁豫皖的主流媒体和临沂市旅游行业协会媒...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