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 今日蒙阴 今日莒南 今日平邑 今日费县 今日兰陵 今日沂水 今日郯城 今日沂南 今日临沭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今日临沂 > 正文

执着结硕果 高振印象

来源:临沂日报 2019-07-19 12:45   https://www.yybnet.net/

厉彦林

201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在这特殊年份特别重要的日子里,临沂市作家协会主席高振主编的《临沂文学典藏》横空出世,这套中国第一部地市级文学大典,对于宣传沂蒙文学成就、弘扬沂蒙精神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7月2日,我拜访了来济南到省作家协会捐赠《临沂文学典藏》的高振同志,也亲眼目睹了《临沂文学典藏》精装本。真是鸿篇巨著,精彩的沂蒙华章,感到大气、震撼,也为高振的所作所为所感动。

去年,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诵读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歌《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不顾环境条件差,不管花朵开得小,依然像高贵的牡丹一样,自信、自豪地盛开。我感觉用此诗的意境形容高振的思想境界,是合适的。人世间,做事不索分文者有之,牺牲个人服务集体者有之,一丝不苟坚持做事者有之,为广大作家作者甘当铺路石者,高振算一个代表性人物。高振主编的《临沂文学典藏》以粗犷的线条、清晰的脉络,绘制出一幅恢弘壮丽的临沂画卷,完整地覆盖了两千多年的临沂文学发展历程,选编了历代2000多名圣贤文人的6000余件作品,包括曾在临沂生活、工作、战斗、游学的作家、诗人,各行业名家抒写临沂的精品力作,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沂蒙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开创了中国地市级编纂文学典藏之先河。

我认识高振,还是三十多年前我在临沂工作的时候。那时,地区文联刚刚成立,他由文化局调入,专职负责文学工作,不久当选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继而就任主席。我自青年时期就怀揣“作家梦”,悄悄地喜欢文学,坚持默默地写,不放弃、不宣传、不联络。印象最深的就是1991年的“全国首届‘兰陵美酒杯’诗词大奖赛”,当时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汪峰和艾青、臧克家等文学大家出席了会议。我很荣幸地以诗歌《沂蒙圣母》夺得一等奖第一名,还请艾青、臧克家两位前辈在证书上亲笔签了名。后来,我才知道,高振是这次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操办者,是幕后大英雄。我摘到了果实,他一直在默默地培土、浇水。

文字、文学、文化、文明这四个词有着天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文学和文化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文明又是通过文字、文学、文化传承延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文化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质。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文学。文学能以独特的魅力,跨越时代时空经久不衰,超越国家、民族、文化而广受欢迎。沂蒙精神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文学功不可没。当年,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主席刘知侠创作的中篇小说、堪称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史诗意义的经典之作《红嫂》,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戏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红嫂”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沂蒙山、沂蒙精神才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挖掘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更加重视文学对沂蒙精神的书写和解读功能。高振以对沂蒙大地、沂蒙文学、沂蒙人民的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自觉肩负起文学使命,甘愿奉献文学事业。《临沂文学典藏》在长达20年的编纂过程中,赴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查阅、收集、确认相关资料,不辞辛苦;每卷每篇的内容都反复斟酌,先后九易其稿、五次打印,样书都叠摞成山;这么大的工作量,又没有经费支撑,编辑部“三无”,办公设备5次更换,常年累月的办公经费,5位编辑的工资、纵横奔波的差旅费,多次举行论证会、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项目推进会、终稿审定会,这七七八八的200多万元经费,全靠自己想办法,这其中的困难和苦衷难以言说。高振却认为,“编纂这套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人生更有意义。”

高振干成这件事确实不容易,临沂文学的守夜人,践行沂蒙精神,坚守纯文学阵地,完全凭着他的满腔激情,靠他对文学的虔诚与执着。他在沂蒙这片热土上,从事文学工作37年,充分展示了他的青春抱负和文学理想。宣传文化圈的人都知道,高振主席有四会:一是会写作,他本身就是一位作家。自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著作颇丰,获奖无数;二是会服务,不凡的创作成果,使他与作家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语言。作协主席这个岗位是个服务性岗位,他的岗位职责是联络作者、帮助作家、培养作家,这本身就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他又是热心人,因而临沂的文学爱好者、作家,愿意和他交往,他也真心实意地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积极为沂蒙文学的繁荣发展铺路架桥。长期以来,临沂市的确凝聚和成就了一批对文学情有独钟,对创作矢志不渝、成果可喜的作家、作者。面对众多作者的成就,高振脸上透露着欣慰和成就感;三是会协调,作家协会这个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本质和特色就是服务作家的群众性团体。无职无权,无人无钱,办事就得求人。高振却能干得风声水起,众人相助,有滋有味;四是会统筹,《临沂文学典藏》,是高振策划,邀先贤圣哲与经典同行,探索灵根自植的文化瑰宝,“请临沂的文学回家”,他以一己之力、一家之力、一个文学圈之力、一个作家协会之力,自费组织5名编辑历时20年搜集、挖掘、梳理、研究、论证,编纂而成的。全套丛书由原来的1680多万字、26卷,删缩至24卷,最后精简为1300多万字、21卷,精选历代2000余名圣贤文人的6000余件作品。此书的编纂,开创了中国个人编纂地市级文学大典的的先例,对于文艺界、出版界,乃至全国地域文化整理,文化传承,文学繁荣都有探索性、标志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作家必须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涛声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环境,高振在蒙山山风的抚慰和沂河河水的滋润下,把沂蒙文学的积累和挖掘作为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用沂蒙山的文化自信彰显出中国文化自信的巨大能量。就高振个人来讲,他从年轻时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然后以沂蒙山人的执着,横下一条心,不分季节、不舍昼夜地挥洒心血和汗水,去耕耘播种,去追求拼搏,终于沐浴着共和国七十华诞的阳光雨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给沂蒙大地、给中国文坛献出了一份赤子之礼。

《诗经·椒聊》曰:“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花椒普通泼辣,香味浓郁久远且耐品味。面向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期望高振为沂蒙文学和沂蒙精神的挖掘与弘扬,贡献出新的精彩!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执着结硕果 高振印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