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3日讯 未来几年,临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怎样发展?日前,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该《意见》聚焦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综合市政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信息通讯设施建设等领域,制定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意见》聚焦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新时代大美新临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建设取得突破,通车里程达到1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90公里,临沂机场旅客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400万人次、1.6万吨以上。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3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5%。
综合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城市建成区3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PM2.5年均浓度比2018年下降1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4.9%。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比例不低于65%,市域责任考核断面达标率90%以上。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农田达到5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较大进展。
信息通讯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和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实现通信网络由广覆盖向高速、泛在、智能发展。
◎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储备和开工力度。统筹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安排,依托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综合服务平台,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项目年度计划清单。(三)健全项目调度管理机制。市发改委要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项目调度、综合分析,及时提示预警,并按季度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进展情况,形成平台化、信息化调度管理机制。(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预算安排、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贯彻落实各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六)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挥在线平台电子监察、实时监控功能,对各类投资审批事项实行“一码运转、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切实压减审批时间。(七)强化评估激励机制。健全完善督查评估体系,聘请中介机构参与,全面评估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情况。
◎任务解读
本版文图 记者付茜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2日讯(记者王泓钧)无论以前你是双月缴费还是单月缴费的用电居民,5月起你家的电费都要每月一交了。记者从国家电网临...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