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临沂新闻 > 正文

◎大众休闲娱乐的变迁 生活从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来源:沂蒙晚报 2018-12-14 13:19   https://www.yybnet.net/

从只能接收到一个频道的黑白电视机,到根据喜好个性化推送内容的网络电视和手机;从躲在家里悄悄听流行歌,到量贩式KTV一展歌喉;从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到电脑、手机、体感游戏……改革开放40年,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不断变化、丰富、扩充,并在经济、社会、科技不停发展的推动下,朝着多元、开放、个性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1

从黑白电视到手机“网络、智能”帮你选“最爱”

如今,电视早已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样家电,即便不看,也要摆在客厅当装饰。但40年前,谁家要是能有一台电视,哪怕仅有一个节目频道,也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我还清楚地记得,1976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今年60岁的庄先生刚刚退休,回想40多年前那台9英寸、绿色外壳,苏州产孔雀牌的晶体管黑白电视机,依旧记忆犹新。“这台电视是整个家属院第一台,家里客人天天晚上不断,坐着、站着挤满了堂屋。”庄先生回忆,那时候通过自制的天线,只能收到山东电视台,而且节目非常单调,除了新闻,只有一些戏剧节目,即便这样,大家也看得非常入迷,不看到电视出“再见”不愿回家。“当时能看到影像的,除了电视,也就只有单位里组织播放的露天电影了。”庄先生说,那时候学的几段样板戏,也都是在看露天电影时学的。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机逐渐走进每个家庭,而且电视节目更是丰富起来,国产电视剧、进口电视剧、动画片相继走进人们的视野。有线电视的出现,也给了众多家庭更多的选择。“那段时期,生活工作之余的消遣娱乐方式还是非常少,看电视成为很多家庭每晚茶余饭后的必修课。”庄先生说,电视成为凝聚家庭成员的纽带。每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山东台的天气预报……几乎天天不落。在看节目的同时,聊一聊趣事,分享一下快乐,让一天工作生活的疲劳和压力得到放松和舒缓。

“前几年,家里又换了液晶的网络电视,有直播频道,还有各种丰富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可以随时欣赏,虽然选择更多了,但是电视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却弱化了不少。”庄先生说,这几年,晚饭过后,他更愿意和老伴到滨河绿道上还有小区的健身广场里走走,看看城市的夜景或者锻炼锻炼身体。

“现在手机太厉害了,很多软件会根据你的喜好自动推送相关内容,我现在看新闻或者看视频,几乎都用手机。”谈起最近的变化,庄先生对智能手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赞不绝口,“不仅速度快、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方便。你看,我这刚从手机上买了两张电影票,打算叫着老伴明晚去看场电影呢!”庄先生笑着说。

2

从“靡靡之音”到“迷你”KTV喜欢唱歌就要大声唱出来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很多人或许记得,如此优美的歌曲,在40年前一度被称为靡靡之音。直到1983年,李谷一带着一曲《乡恋》登上央视春晚,才正式将流行音乐推上大雅之堂。

1981年,22岁的张西君在济南学习时,托朋友花189元钱买了一台录音机和一些邓丽君的磁带,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当时,邓丽君的歌被称为靡靡之音,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听的,只能悄悄躲在家里,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小,静静地欣赏。”张西君说,上世纪 80年代初,有录音机的家庭也不多,能提着录音机照相,可是很时髦的一件事情,他的这台单喇叭录音机,经常被亲朋好友借去合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流行音乐渐成潮流,但对于临沂这座小城市来说,磁带还是非常匮乏的。“1986年,当时在百货二店买一盘磁带就要六七块钱,我们这些喜欢听歌的,只能买空白带翻录,即便这样也要两元钱。”张西君说,他还珍藏着30年前的磁带,虽然已经不能听了,但总有时代的记忆在里面,也因此倍感珍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VCD风靡中国,喜欢音乐的张西君,花了5000多块钱买了一套进口VCD机,并配置上音响、功放。“我还是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所以我又集齐了全部邓丽君的VCD。”张西君说,这时候,音像店早已遍布临沂的大街小巷,毛阿敏、齐秦、刘德华等大陆、港台歌手的热歌逐渐走进每一个喜欢流行乐曲的人的心中。

“受老观念的影响,我还是喜欢听歌,顶多跟着哼哼几句,直到跟着那些年轻人去量贩式KTV,咱也终于敢尽情地唱上一段了!”歌唱的魅力或许就是让你听着听着就随之轻声合唱。上世纪90年代初,临沂的街头也出现了路边卡拉OK和规模很小的练歌房,对于这一新事物的到来,有些保守的临沂人还是不太“感冒”。真正让大众敞开歌喉的是2002年,临沂首家量贩式KTV阿咪果的开业。“我家就住在广场旁边,有时晚上路过八一路下穿通道,看见在阿咪果排队等着唱歌的市民都挤满了大厅。”张西君回忆 10多年前,阿咪果开业后的盛况,依旧非常感叹。

从这以后,KTV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临沂的街头巷尾,平价的消费让KTV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大众娱乐方式。而近几年,商场和影院周边出现了不少“迷你KTV”,等朋友赴约或者电影开场的时候,也能高歌几首,备受年轻人的欢迎。

3

从跳皮筋到手游游戏伴随着成长

对于出生在1980年前后的人来说,游戏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从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开始,到后来玩街机、局域网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游,这个年龄段的人,一直都是“主力”。“上小学的时候,我可是班里的体育健将,跳绳、丢沙包,打篮球、踢足球,同学们都愿意和我一组。”回想小时候的快乐,1982年出生的刘超鹏一脸的幸福。“只要是玩的东西,我似乎都很‘厉害’!”刘超鹏说,他记得小学时候,尽管课间十多分钟很短暂,同学们也会趴在讲台的地上玩上几把丢石子。放学了,男同学们聚在一起打纸牌、丢溜溜蛋,女同学们聚在一起跳绳,什么“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城市里的孩子可能户外游戏方式比较少,我记得老家的表弟跟我说,他们在村里爬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可把我羡慕坏了!”说到这里,刘超鹏笑得合不拢嘴。“我的第一个游戏机,是亲戚去南方出差买回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刘超鹏相继拥有了“俄罗斯方块”、小霸王等几部游戏机,但是鉴于自己表现比较差,父母只允许周末的时候玩一会。即便这样,也让刘超鹏的小伙伴们非常羡慕。电子产品与游戏的结合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游戏机厅纷纷出现在学校附近。“我记得,我去过二小东边游戏机厅,后来沂蒙大楼对过开了一家名叫康乐宫的游戏厅,什么种类的游戏机都有,很多青年人去那里玩。”刘超鹏回忆。

上世纪90年代,电脑还是高科技的代表。刘超鹏第一次接触电脑,已经上了初中。“我记得在八一路与开阳路交会北边,有好几家电脑游戏室。”刘超鹏说,电脑游戏的出现,又把他带进另一个世界。“那时候玩红色警戒、三国争霸等一些局域网游戏,后来还有CS,同学几个一起联网,比和电脑对战有意思。”

网络的普及,加速了游戏的快速发展,《梦幻西游》等一些网络游戏的出现,让天南海北的人通过游戏聚到一起,在虚拟的世界里交友、交易,网恋也成为那个时期出现的产物之一。“可能现在每个年轻人的手机里,都得有几款手机游戏吧!”尽管现在不再热衷某款游戏,但是刘超鹏依旧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我知道爸手机里还有斗地主,我妈手机里也有连连看,没事的时候玩会游戏,放松一下,也是挺好的。”刘超鹏说。

□本版文图 记者庄成

新闻推荐

严惩霸座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好例子

12月6日,大连公安发布消息称,12月3日14时09分,包头至大连的K56次列车,女旅客刘某因“霸座”,被乘警多次告知其行为已扰乱了列...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众休闲娱乐的变迁 生活从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