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缺乏资金、缺乏资源、缺乏人才的沂蒙山区,鲁南制药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的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我们无从解释,但鲁南人告诉我们,他们是从一无所有起步,用实干、硬干加巧干赢得了今天。动作的背后是人,是思想支配下的行动;这种思想,便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鲁南制药是中国企业群体中较早诞生企业文化的公司。
没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便没有鲁南制药
1968年,在临沂郯南“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下放的知识分子在简陋的牛棚里成立了“郯南劳动大学制药厂”,也是现鲁南制药的前身。知识分子担任骨干的厂子不一样,文化是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
这是鲁南制药讲究情怀和精神境界的肇始。“账面上净资产只有19万元,流动资金一分也没有,生产原料只能维持3天。”对当时的窘况,很多老鲁南人记忆犹新。1987年竞标厂长时,赵志全顶着压力签下“军令状”。为解决资金问题,他马不停蹄,多方奔走,终于争取到2万元的贷款,加上七借八凑的1.8万,仅有的3.8万元成为鲁南制药启动生产的原始资金。赵志全的大胆、魄力、担当,让人肃然起敬。鲁南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将之总结为“鲁南精神”的重要内核:“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
一部鲁南制药的发展史,便是一部“鲁南精神”的淬炼史。
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张贵民传承发扬改革精神
25年前,从福州大学毕业的张贵民进入鲁南制药工作,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干起,他一步一个脚印,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科研部部长、副总经理,直至成为今天的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的主攻方向是科技研发,说话坦率、思路严谨、逻辑性强、视野宽阔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赵志全的眼光独到,选择张贵民作为接班人,保证了鲁南制药相对长期的稳定发展,得到了董事会的高度认可,也经受住了各方的考验。
传承和创新,是张贵民带领领导班子干的两件事。面对着新的市场形势,富有改革精神的张贵民提出“创新引领,服务推动”,作为鲁南制药工作指导方针的新内容。在他看来,面对经济新常态,鲁南制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以企业机制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为基础的全面创新,以改革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4年来,张贵民带领15000名员工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营业收入跨越百亿,连续多年位居临沂财政贡献排行榜榜首。今年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中,鲁南制药集团列461位;此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排行榜中,鲁南制药集团跻身30强,列28位。
记者 赵恩晓通讯员 杜永武
鲁南文化如何支撑千亿目标、百年企业
持续创新,让鲁南制药在实验室里大获成功。不断钻研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恪守的制度,让鲁南制药每一盒产品都写上了“良心”二字。
鲁南制药一直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为了脉管炎患者能够用上药,十几年来,脉络舒通没有因为原料暴涨而停产,公司却以承担脉络舒通每年7500万元的亏损为代价;在集团下属新时代药业建设之初,秉持“宁让企业亏,不让温河浑”的环保理念,鲁南制药专门引进环保人才,建立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中心,保证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A级标准;非典时期加紧生产急需药品,筹集价值100万元的中药材驰援北京;积极参与为贫困山区打井修路、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捐助1000多名贫困大学新生;先后投入200万元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建立了“鲁南制药用爱解冻”专项基金,为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免费提供药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半个世纪里,为百姓让利、给社会谋福,鲁南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情怀。历经50年,鲁南人不等、不靠、不哭穷、不伸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让沂蒙山区长出“中国民企五百强”。这是鲁南制药企业文化的胜利,也将激励鲁南走向下一个千亿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庄成)随着20日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闭幕式的临近,18-19日,临沂军团再次掀起了一轮夺金高潮。网球、射击...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