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蒙阴县联城镇围绕产业促脱贫,聚焦发展促增收,实现了从“扶生活”向“扶生产”的转变,2016年全镇共有770户、1534人顺利脱贫。
培树产业规模发展
通过产业帮扶,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才是拔“穷根”摘“穷帽”的治本之策。联城镇依托全县丰富的林果和联城优质的麦饭石矿泉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香菇和兔业两大扶贫主导产业,形成了“果—菌—肥”“兔—沼—果”循环农业模式。
走进金麦尔兔业扶贫示范园,现代化的标准兔养殖厂房、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让参观者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园区目前已投资 5000余万元,建设了10个高标准养殖厂房,全部配备了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从喂食到清理兔粪,每个厂房上万只兔子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园区负责人徐玉国介绍,目前该示范园兔存栏量达20万只,带动全县4个乡镇、联城镇21个村1560户发展肉兔养殖。
联城镇另外一个有名的产业园是香菇产业扶贫示范园。在这里,果树枝粉碎后制成木屑,加工成菌棒出菇,废菌棒再制成有机肥,用于果业生产,实现了变废为宝。目前该产业园已建成160个高标准香菇大棚,年可消化利用2万吨果树枝,仅此一项果农就可增加收入 760万元,带动全县580户贫困户平均增收400元。在该园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下,全县发展香菇种植棚320个,从业人员2100多人。
依靠产业增收脱贫
对于贫困户来说,产业的发展、基地的建设,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依靠香菇和兔业两大主导产业带动,联城镇实现了村增收、户脱贫。
“俺村组建了生产服务队到香菇示范园务工,村集体每年可获取中介管理服务费 3.5万元。为示范园流转土地,可获得每亩100元的共建收益,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姚玉刚是联城镇王家洼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他心里早就有了谱儿,算起账来也是“门儿清”。
王去峪村盘活该村废旧铁矿闲置的150亩土地,建设金麦尔兔业扶贫示范园,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2万元。小山口村以党支部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成立香菇种植、兔业养殖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9万元。现在,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村企共建、折股量化、资产收益等多种方式,该镇已有19个村从产业项目建设中获益,实现增收56万元。
今年67岁的李凤梅是王去峪村村民,由于心脏不好,多次住院治疗,家里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金麦尔兔业养殖基地为她家送来了18只肉食兔种兔,垫资建设了标准化兔舍,全程提供兔料和技术服务,对商品兔实行保价回收,采取“上门指导、赠送兔料、交流学习、集中收购”的发展模式,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这让李凤梅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联城镇按照“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的要求,实施“1+N”帮扶模式,通过户企结对、吸纳就业、折股量化、资产入股等多种模式,带动620户贫困户增收。借助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支持香菇和兔业发展,已使485户贫困户受益。
稳固产业长效发展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为稳固香菇、兔业产业长效扶贫成效,联城镇坚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长效发展,带动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制度立规。去年以来,联城镇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管理制度和扶贫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出台了《联城镇扶贫基金管理办法》,使扶贫资金使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合同定型。将贫困户的收益数额和致富方式等具体细节以合同协议的形式做出书面规定,具体到人到户,实行菜单式帮扶。由司法部门把关公正,使帮扶主体与贫困户的权益有了法律保障,现已完善各类帮扶协议1680多份。
三级监管。联城镇坚持建章立制抓保障,用制度为扶贫资金套上“安全锁”,紧盯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管好民生项目的“钱袋子”,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最大限度惠及贫困人口。对每个扶贫项目、每笔扶贫资金都明确了镇、工作区、村三级责任人,所有资金均纳入镇经管站代管,实现了扶贫资金三级“无缝隙”衔接。
新闻推荐
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统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业兴民富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为目标...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