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刘宗成和妻子在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的丘陵上,种植着4亩桃、8亩苹果,这12亩果园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天下午,农行蒙阴县支行刘继明行长和客户经理一起,到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了解金融服务需求,“偶遇”刘宗成等几个农户。这样的天气,银行人的到来让刘宗成他们很高兴,他说:“去年夏天的时候,我要在山上建蓄水池、还要买农药和化肥,一时间钱不凑手,就找农行贷款,农行给我发放了‘果农贷\’,救了急。到年底,全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期望今年还能有个好收成。”
在蒙阴县,像刘宗成这样取得“果农贷”的农民还有很多。刘继明介绍,他们已经为1008户农民授信2076万元,这些农户一次授信以后,贷款可以循环使用。
近年来,围绕全县166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金融机构立足省市定6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研发推广了3款扶贫小额信贷产品、6款差异化信贷产品,由县财政列支1164万元用于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措施,全县去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154万元。农行蒙阴县支行的“果农贷”、“扶贫四联贷”等金融产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农行通过对7家扶贫经营主体、5家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毛坪村果农石立国,两年前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60亩的大果园,栽种了苹果、蜜桃等果树。以前在果树施肥、开花授粉时节,因为贷款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批下来,往往是找人借钱购买农资和雇工。石立国微笑着说:“去年,这个难题解决了,农行到村里来推广‘金穗快农贷\’,在村里的惠农通服务点就可以放贷款,从申请到拿到钱,十来分钟钱就打到了卡上。”在老石的果园里打工的人平时四五个,忙的时候有10多个,两个忙季下来每人一年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钱。那些在这里打工的贫困户,这两年也都脱了贫,日子很快有了起色。
“若要发,果当家”,这是蒙阴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径。去年以来,蒙阴县不断引导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结合当地和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不断摸索帮扶经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依靠产业示范园和龙头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在果品生产、农资、储存、销售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帮扶,采取建立生产基地、果品加工、土地流转等方式保障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去年,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87家,家庭农场457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贫困人口,带动他们走上致富道路。
在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仓库的门口,记者看到4名工人正在从货车上卸苹果,这是合作社刚从果农手中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的苹果。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宗路告诉笔者,去年他们从农行取得1200万元扶贫生产贷款,县扶贫办给予了贷款利息补贴,合作社通过免费提供部分农资、高价收购果品等多种形式对390个贫困户进行全方位的帮扶,一年时间达到脱贫线。
刘宗路介绍,为了拓宽果品销售渠道,2014年合作社开启了全新的电商销售渠道。从2015年开始,合作社成立了启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服务站以“农村电商+乡村便民服务平台”为发展目标,电商服务站主要是为贫困户以及村民提供网上代购、代卖服务,为农村企业(合作社、基地、种养大户)提供农产品网上信息推广及代销服务。利用“互联网+蜜桃”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了果业“供给侧改革”,在普通蜜桃“产能过剩”的市场行情下,蒙阴蜜桃却卖上了好价钱,让贫困户直接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
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表示,林果业的发展,促进了“绿富美”蒙阴建设,也带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去年,该县32个贫困村、2.2万名贫困群众顺利“摘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今后,我们要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回头看”,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17年内,蒙阴县将完成剩余27个省定贫困村、3700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通讯员朱沙)
新闻推荐
屋外寒风凛冽,书屋里暖意融融。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万泉庄村村民王大娘一忙完手头上活计,就来到农家书屋捧起最爱看的小说:“有了农家书屋,咱老百姓也能常借阅几本好书,当个文化人。”“借着春节返乡时...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