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讯 5月10日,蒙阴县常路镇常路社区孝老敬老理事会成员来到73岁居民薛庆海家中,为他免费发放了一本由常路社区孝老敬老理事会印制的《孝老敬老亲情簿》,“亲情簿”上详细介绍了赡养老人的工作流程、赡养协议、孝老敬老理事会职责以及孝老敬老《村规民约》等8项内容。薛庆海接过“亲情簿”高兴地说:“儿女都很孝顺是不假,但没有规章没有依据。有了这本本,老年人生活上健康上有依据了,儿女要是真不孝顺有给咱管事的了。”如今在该镇像薛庆海老人一样,人手一本“亲情簿”的70岁以上老人达3000多人。
近年来,常路镇通过赡养扶贫、评选孝老敬老模范家庭等多种方式,扎实搞好孝老敬老工作,在全镇营造了一个尊老、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以家庭子女赡养为主的农村养老孝老工作模式正在全面推开,各村普遍成立了孝老敬老理事会,把孝老敬老纳入村规民约,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都签订了赡养协议,由村孝老敬老理事会负责督促落实,使农村养老孝老实现了有组织管理、有协议监督、有村规约束、有奖惩激励,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屏障。同时各村敬老孝老理事会还给每位老人发放了敬老孝老亲情簿,用来详细记录子女看望或电话联系、供养和生活照料老人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子女孝老敬老意识。
45岁的薛其东在常路商业街上开了一家潍坊火烧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与年迈的父母及理事会签了养老协议后说:“赡养老人是每个人的义务,有了这本‘亲情簿\’,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有一个约束力,对赡养老人是很有帮助的。”
该镇在全面推开以家庭子女赡养为主的农村养老孝老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把解决困难老人的脱贫问题,作为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举措。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朱家沟村新建了一处占地1万多平米的养老院,在大常路等5个村新建了日间照料中心,并配备了餐厅、娱乐室等设施,已有13名老人搬进了高标准的敬老院。同时该镇还结合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对农村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虽不到70周岁但需要纳入赡养范围的老人进行建档立卡,签订赡养协议,抓好检查考核,做到管理“常态化”。 (张纪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曹鹏飞 付然锋 通讯员 张圣虎作为果品大县,近年来,蒙阴县大力发展优质蜜桃种植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并利用“互联网+蜜桃”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了果业“供给侧改革”。在蒙阴...
蒙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