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团省委派驻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大谢庄村的第一书记程凯,始终怀着爱民为民的情怀,坚持用情融入群众,用力为民办事,用心谋划长远,当好农村发展的开路人,一步步把大谢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库区村,变成了生态美丽的新农村。
一口胶东腔曾被村民笑话
刚到村里的时候,程凯一口浓厚的胶东口音,大家都听不懂,每次程凯一张嘴,就会引来哄堂大笑。怎样融入大家?这是程凯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程凯从镇里的宿舍搬进了村,目的就是和群众天天见。早上一起来,程凯就在村里转悠,逢人主动打招呼。中午,他钻进田间地头,遇见地里有干活的,就主动凑过去搭把手,边干活边与大家拉家常。慢慢地他就跟大家混熟了。
2013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程凯和村两委成员在村里小学举行庆祝活动,村民们都说,这是学校成立50年来最隆重的一次。不经意间,程凯看到有个孩子衣着破旧,也没有过节的兴奋劲,就悄悄把这个孩子记下了。
活动结束后,程凯让村干部带着去了这个孩子家。“家徒四壁,超乎想象!”程凯至今记得当时的感受,他强忍泪水,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塞到孩子手里。
引水上山、重建小学获信任
大谢庄村前50米是岸堤水库,村后50米是光秃秃的山,但看着水库浇不上水,让群众吃够了苦,伤透了心。
2014年春,村庄大旱,山上的蜜桃叶子旱得打了卷,村民守着大水库却浇不上水。程凯和村两委成员一遍遍爬上山岗,勘察工程项目,一次次找领导汇报,争取资金支持,一户户做思想动员,让他们同意占地补偿。
在他的沟通协调下,村里先后开山挖沟新建拦河坝2座,埋设管道6.92公里,全村旱涝保收田达到2000多亩。原来光秃秃的荒山已种上了果树,同时为集体增加收入6万多元。路通了,水引上了山,老百姓对这个第一书记更加信任支持了。
村里的事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建于1964年的谢庄小学被鉴定为D级危房,若不及时整改将停止办学。
一关了之?那谢庄从此没了学校。为了长远利益,程凯选择重建大谢庄小学。
学校修路要伐50多棵杏树,涉及11户村民。前10户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户家中有棵直径6厘米的杏树舍不得砍,程凯和村两委成员磨破嘴皮子也谈不拢。最后,他将问题诉诸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户村民终于同意了。最终,在各级各单位支持下,半年后,筹资210万元的大谢庄金穗希望小学建了起来。
爱村庄则为之计深远
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帮扶结束后,如何让村集体、村民持续增收,一直是程凯心上的事。
为把蜜桃产业做强做大,程凯把党员骨干、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正杰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并同步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员提供产前、前中、产后的“五统一”服务,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拉长产业链条,程凯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建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市场。对进市场收购的果品商实行验证,形成了良好的交易秩序。同时建设了云蒙湖管委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注册“云蒙湖畔”商标,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交易,建立“互联网+农产品交易”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带动了农资、运输、购销、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这样来,蜜桃价格比其他周围村每斤高出0.1元钱,仅此一项,群众人均增收1200多元。
两年来,程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大谢庄旧貌换新颜。今年2月份,程凯又主动申请参加新一轮帮扶工作,如今又成了蒙阴县旧寨乡卧龙湾村第一书记。连任两届第一书记,程凯干“上瘾”了。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7日讯 (通讯员 张圣虎 记者 王璐)主席台中央的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着参与“结亲连心”工作的干部信息,“停!”屏幕定格的是一张深化“结亲连心”工作台账,联系干部姓名“田中原”,工作职务“县...
蒙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