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贾传龙 冯磊
菜农张利娟的一天,是从操作仪表盘开始的。
11月7日一早,在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的国家农业公园里,张利娟走进一座智能玻璃温室,面对50多个红绿色按钮与旋钮,设置好温度、光照等参数后,便驾驶一辆升降机,开始观测苦菊等蔬菜的长势。
嫩绿的菜叶生长在白色的管道上,管道蜿蜒层叠10次,高度可以超过4米。这种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出的“活体蔬菜”,以管道里的营养液为养分,没有农药残留和污染,根、茎、叶都可以直接食用,还同时破解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难题。
31岁的张利娟是土生土长的兰陵人,打小就经常在蔬菜大棚里忙活。记忆里,长辈经常告诫她的一句话是:种菜不仅要勤快,还得能吃苦,手上沾的泥土越多,菜就长得越好。但现在,张利娟每日与蔬菜为伴,手上却从来没有沾过泥土。
去年,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张利娟打算回家乡发展,朋友推荐她来代村成立的山东新天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聘。当时,张利娟觉得这还是个种地的辛苦活,本能地想拒绝,但来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参观后,她的想法改变了:“代村研发的现代农业科技,改变了菜农弯腰除草手沾泥的历史,让种菜有了满满的‘科技范儿’,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愿意投身农业发展的热潮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农业技术培训,张利娟顺利上岗,成为一名“新农人”。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座温室内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操作升降机采摘管道上的一丛丛“活体蔬菜”。由于这座温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张利娟还会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说句玩笑话,现在是大家买门票进来看我种菜。”张利娟说。
在兰陵县,闷热逼仄的蔬菜大棚曾是年轻人争相逃离的地方,但“十三五”期间,一批有志于现代农业的年轻人改变了这样的状况。研发出“活体蔬菜”项目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就是其中的代表。
“‘十三五’期间,正是我离开大学,选择返乡创业最重要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我见证了代村的巨大变化,从不懂农业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一懂两爱’的新型职业农民。”据刘雁滨介绍,位于代村的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启用,配备了21名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人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面向全国培训新型农民20万人次。未来在广袤的田野上,将出现更多张利娟这样的“新农人”,为现代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巩固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成果,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兰陵县召开安全生产“决战四季度、决胜2020年”专项...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