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二郎神、哪吒、太上老君……灯影前的白幕布上,五颜六色的人物像活了一样,齐天大圣一个筋斗,金箍棒一棒打过去,任是三太子哪吒也慌忙转身逃走……那唱段、那念白,京剧的味道十足,听了多少遍也不厌倦;那筋头、那转身,迅速敏捷、活灵活现,直看得场下观众挪不开眼。
十一岁的夏良爱,悄悄把小板凳让给坐在地上的小伙伴,偷偷绕开一侧的黑色幕布,看着幕后手执皮影的夏良滨。身体端正、指头灵活,几乎一个指头操纵一个角色,一边口中唱着,一边手上不停,夏良爱的眼睛立刻被这个身影吸引住了……
三根竹、一块皮,黑家沟皮影戏闻名遐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黄墩镇黑家沟人夏良爱的记忆里,是皮影戏最红火的年代。
有据可考的皮影戏始于唐代中晚期,至宋代与说唱艺术结合,盛行于宫廷市井。清末民初,在全国盛行。其中,东路皮影主要盛行于河北、山东等地。现存于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黑家沟村的皮影戏,是1895年左右皮影艺人夏良滨从莒南县涝坡乡夏家沟村夏氏传承而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夏良爱出生于1951年,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年正月里看皮影戏。正月里,农家闲,皮影戏从大年初二演到正月底,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就要去田里闹春牛、备春播了,要想再看皮影戏,就得等到来年了。
黑家沟几乎全是姓夏的村民,和莒南县的夏家沟是一家,“皮影戏是夏家祖传,在当时是不传外姓人的。”夏良滨回到黑家沟,又教了同姓的夏良还、夏召彩、夏召森。夏良爱说,后来本村的王安堂也加入到演出队伍中,一个京胡伴奏,一个负责锣鼓、大小钹,三个人连演带唱,每到正月,这五个人组成的演出团,在黄墩附近的各村演出。
演出皮影戏时,用一块方正的细纱布作为演出幕布,纱幕用鱼油打磨,挺括透亮,内有灯具照明,将皮影投到幕布上。一人挑着皮影操纵,一人演唱,一人打击锣鼓,二人拉弦。每个皮影人物用三根竹签操纵,与操纵木偶戏类似。
黄墩镇黑家沟的皮影戏,以京胡、二胡为主要乐器,锣鼓、木鱼为打击乐,唱腔韵白基本与京戏相近,又不纯粹是京戏,有京剧里的西皮、二黄、流水,又掺杂日照当地方言,吸收了地方戏柳琴、周姑调的平实委婉,韵白糅和了当地口头语言并上韵,集相声、口技于一身。
皮影艺人基本都是一边务农,一边从事皮影表演。日照现存的皮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东游记》,另一类是《西游记》。《东游记》即八仙过海的故事,《西游记》即唐僧西天取经降妖伏魔的故事。
“那个时候看不到电影,也没有电视机,一演皮影戏,每一场人都满满的!”童年时的正月里,夏良爱每晚都搬着小板凳到村中那块空地上占位子,“本村的坐着,后面站着的都是外村的,树上墙头上都站着人,那时候屏幕小,后边的人看不清,也就听个唱。”“那时都用一个四方铁盒,盛上花生油,因为花生油烧起来烟不大;再用一根棉花信子点燃了,想亮些就把信子留长些,需要暗点就把信子剪短些。”影影绰绰的幕布前,忽明忽暗的灯影里,红火于乡间夜晚的“故事会”开始了———演得最多的是《西游记》,蝎子洞、白鼠洞、盘丝洞……听久了,黑家沟的人都能唱上几段。
夏良爱清晰地记得,1962年,还属于临沂地区的日照县,选出了黑家沟皮影戏参加全地区的文艺汇演,老一帮的皮影剧团五六个人在夏良滨的带领下,去临沂参加汇演。“乡下人没坐过汽车,王安堂不敢坐,愣是自己步行了两天才到临沂!”那一次,黑家沟皮影戏获得了临沂地区汇演二等奖。“我跟着夏良滨、夏良还学皮影戏的时候,还在盛皮影的箱子里见过那张奖状,盖着大红的公章。”
夏良爱十来岁时,因为喜爱皮影戏,就跟着夏良滨和夏良还这些同辈分、但年龄比他大很多的皮影戏“老一帮”学戏,唱京戏、念白,拉二胡、打大小钹,甚至如何制作皮影,他都干得得心应手。
重打鼓、再开锣,黄墩皮影戏火热上演
1966年文革开始后,皮影戏不准演了。夏良滨的皮影就被收进了箱子。1976年夏良滨去世后,皮影一直由其子夏召瑞保存。1978年,黄墩党委计划重新搭班子演皮影戏时,那些皮影人物已经粘在了一起,“好容易才揭开,可是已经不能用了。我们就照着老样子,重新复刻。”夏良爱和另外两人,加上“老一帮”的其他四人,重组了皮影戏剧团,大队里给买了张驴皮,他们对着夏良滨留下的皮影样子,重新制作起来。
皮影的制作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描图样、镂刻、敷彩、熨平、罩漆、缝接等工序。
“必须得用驴皮,驴皮平整不卷而且透光,牛羔皮都不行。生驴皮要放在大缸里,用冷水闷了,等到略有腐烂时,用棍子捣,脱去皮上的油脂,然后把驴皮钉在板子上,展得四平,用绳子搓掉毛,把皮子搓得透亮。等晾干了,再用铁匠打的斜刃刀刻。”夏良爱对皮影制作工艺摸得透熟。在驴皮上雕刻一般用阴刻,酷似国画的白描。“要用色精上色才透亮,不能用漆,油彩也不行,灯光射不出去。皮影的各个部位用线缝上,用鸡毛翎子穿上,又好使还不易坏。”
皮影除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外,它的工艺和造型极具美学意义,具有剪影的视觉效果。因演出需要,皮影人物造型采用平面化,一般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加上镂空雕刻,具有中国传统剪纸的情趣与审美。人物面容神韵形象夸张,用色简练,在后背光照下,剔透而艳丽,夸张而浪漫。
1979年,整整一个正月,重组的黑家沟皮影剧团,带着夏良滨“老一帮”皮影戏剧团的全套道具,再现了当年皮影戏的辉煌。“最远去过陈家沟,还有台子地、芦涧、孔家口子、滩井、荆家庄这些村。”一人扛着演皮影戏的架子,一人背着装皮影的箱子,一人扛着锣鼓……“累了就几个人换着扛,那年月到哪儿都是步行,到哪儿演出都是乌压压的人!”那年月,演出没有演出费,“演完了大队给条烟,回来分分就完了,去演也不是为了钱,就是爱好!”忆起年轻时的光辉岁月,夏良爱笑了起来。
从1979年那个热闹的正月以后,在影视等现代传媒的冲击下,黄墩皮影戏再次被束之高阁。
2006年,夏良爱和黑家沟六七个会耍皮影戏的村民一起,在岚山区政府又演了一场,当年,黄墩皮影戏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黄墩皮影戏登上了岚山区春晚。
2014年,黄墩镇双疃村村民庄新乐牵头成立了黄墩庄户剧团心乐娱乐团,在岚山区政府和黄墩镇政府的支持下,逐渐恢复传统吕剧剧目,同时着手黄墩皮影戏的复演。2018年,心乐娱乐团在庄新乐和夏良爱的带领下,重刻《西游记》皮影人物。由夏良爱唱段记谱记词,庄新乐恢复了皮影戏《西游记》的数个剧本,并进行了创新改编。“目前我们可以演《西游记》的《蝎子洞》《大闹天宫》等皮影戏。”庄新乐介绍,《东游记》目前正在准备,先进行皮影制作,再恢复剧本表演。
辛本迎、单连胜、张传迎、孔善宝,拉坠琴、打锣鼓、拉二胡的演员们来了;孔庆芬、孔秀兰、辛本雪,操纵皮影兼演唱的演员们也来了,夏良爱也上手开始整理皮影,每集(五天)一次的演出要开始了。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年轻的60岁。热爱,再次把这些皮影戏爱好者的心连在一起,40年前火遍乡里的皮影戏,在他们的童年和青春里永远闪耀着无法替代的光芒。现在,他们凭着热爱,教、学唱段,学镂刻皮影,练操纵手法,到日照、莒县、岚山的幼儿园、小学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烙下日照传统文化的烙印。
新闻推荐
查弱项补短板 抓改进促提升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侧记
□临报融媒记者张晓通讯员胡韬勋李志远“坚持问题导向,成绩少说,多找差距,多想对策,多提建议。”在7月29日召开的全市自然资...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