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茹
本报通讯员付金伟
“亩产763.6公斤,创2018年全国花生最高单产纪录。”日前,这则由省花生专家团队测产确认并公布的消息让莒南县花生办主任杨佃卿喜不自禁,“这个成果来自于莒南县春花生单位精播技术高产攻关试验,对示范带动全县花生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花生优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莒南县素有“中国花生之乡”的美誉,常年花生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达15万吨以上,加工出口名列全国县级第一。
优势已经确立,接下来是如何做精做细、做大做强。莒南县坚持让工业拉着农业跑,通过加工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推动农工一体化发展。
莒南本土企业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花生油加工企业十强。“我们去年加工花生30万吨,三至四成原料来自本地。”该公司总经理宋立里说,公司收购花生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并上门回收,再加上节省的物流成本,本地种植户每公斤能增收七八毛钱。
莒南县花生办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莒南县金胜、玉皇、嘉世通等粮油企业已在大店、相沟、洙边、坊前等乡镇建立绿色食品花生、优质富硒花生、有机食品花生基地20余处,面积26万亩,年产优质花生7.5万吨以上,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如何延伸花生产业链,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依托科技,莒南花生产业正在实现“嬗变”。
“莒南县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做好农业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工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杨佃卿介绍,全县先后扶持16家龙头企业新上花生蛋白加工等技改生产线55条,金胜研制的高油酸花生油等三款高端油脂填补了国内空白,花生油衍生物原花青素的提取也有了重大突破,这些都有效提升了花生加工的附加值。
建设园区“筑巢引凤”,则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深冬时节,天寒地冻,占地10000余亩的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里,十几台机器在修整绿化道路,工人们则在车间紧张地装配调试设备。金胜粮油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孙晓青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27亿元,预计今年2月底投产使用。
在莒南,如果说花生是工业拉着农业跑,茶叶则是农旅联姻谋发展。
春节前夕,位于莒南县洙边镇的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内,景观大道和洙溪河如两条发光的绸带,串联起金龙湖原茶小镇、葛家山禅茶小镇、洙溪河隐茶小镇、净埠子书茶小镇等四座风格各异的乡间小镇。
洙边镇果茶站站长赵进军介绍,莒南县是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素有“绿茶之乡”之誉,拥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莒南绿茶”。洙边镇则是全县优质绿茶生产、生态园基地,有优质茶园2.5万亩,种植户8000多户。“上世纪末曾受‘南茶北倾’冲击,必须走提质增效的路子。”赵进军表示。
立足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洙边镇将自然、田园、村落完美融合,围绕“茶、溪”两大元素,规划启动了中国·茶溪川田园综合体项目。综合体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5平方公里,样板区800亩,以打造“齐鲁样板、沂蒙好例、莒南模式”为目标,深入挖掘“茶韵水魂”文章。
“项目建成后,一个多业态、多组团的乡村平台将呈现给广大创业者,吸引他们前来投资兴业、大展身手。”莒南县县长郇恒赛表示,莒南县“三农”工作一直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资源禀赋,全县将不断夯实基础,打造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的“新六产”,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益的“三生共赢”。
新闻推荐
本报2月19日讯(记者孙飞霞)一夜风雪过后,冷空气与雾霾“两大高手”在临沂上空相遇,可惜的是在烟花爆竹的挟持下,雾霾更胜一...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