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莒南新城
县城全景
美丽新城
魅力莒南
新城夜色
白马河湿地公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拂过莒南大地,城乡建设事业掀起发展的热潮。
40年来,莒南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关键,依托重点城建项目拉动,上下同欲,衔枚疾进,推动城乡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莒南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城建设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实施民生城建,打造精品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开创了新局面。
规划引领未来 城市提质扩容
没有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便成了无源之水。总结40年来的成败得失,正是科学规划,以铁的纪律严格执行,以负责任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使城市建设亮点频现。突出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坚持高点定位,注重把城乡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考虑,做到“多规合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充分结合,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谋划推进,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县城进行了总体规划,城区规划为工业区、仓储区、居住区、商业区和文教卫生区。
近年来,制定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县城北部建一座新城——临海新城,解决了莒南县城“内敛、伸不开拳脚”的局面。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县城为目标,编制了《莒南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莒南县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莒南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规划。把城市发展与村镇建设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东居、西工、北文、南贸、中商”的功能定位和“两核、三轴、四区、一带”的空间发展格局,莒南县以提升生态宜居品质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县城提质扩容步伐明显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3平方公里。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品位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道路就像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莒南县将这美丽的骨架变得更加丰盈。从1978年莒南铺设第一条沥青路面开始,城市建设者不断将道路延伸、扩展、提升、改造,打造了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城区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7年底,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66.33公里,道路面积391.5万平方米。淮海路、隆山路等样板路如今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亮化工程与一个城市的品位、气质密不可分,更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相连。莒南县坚持城市亮化和环境美化相结合,先后完成46条道路亮化,城区安装路灯6511基12378盏,形成了点、线、面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亮化体系。
供热,是冬季最大的民生,涉及千家万户。自2005年实施集中供热以来,莒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提高冬季供热质量作为“暖心工程”,加快供热管网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不断让千家万户在寒冷中感受到真正的温暖,让城市更具民生“温度”。目前,全县有临沂市裕泰节能有限公司1家供热企业;热源3处,分别是力源热电厂经济开发区热源,力源热电厂临港产业园热源和永能生物热电有限公司热源;建有69座二级换热站。全县供热主管道一次网(换热站之前的主管道)95.3公里,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户数4.2万户。
自来水供应及饮水安全,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一个城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979年10月自来水公司成立,时至今日,建有供水净化厂1座,二级供水加压站3座,年供水总量1168万吨,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目前,启动了第二净水厂项目建设,新建一座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的现代化水厂,一期计划完成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建设任务。
安全平稳供气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莒南县不断完善天然气储备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全县现有3家天然气公司、6家汽车加气站、14家液化气站。全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956公里,天然气居民用户55967户。目前,各天然气企业日供气能力共计60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气19万立方米。
排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被称作城市血管,担负着保护城市环境、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莒南县把排水管网建设作为城市环境提升的基石和防洪排涝基础性工作来抓,推进雨水管网建设,加强区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目前,城区污水管道长度为156公里,雨水管道长度为138.2公里。
全县有新区污水处理厂、龙王河污水处理厂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目前,莒南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8%。依托两个污水处理厂,打造了2个集“治、用、保、管、教、游”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保旅游综合体。污泥处置中心项目采用太阳能干化结合水源热泵工艺,日处理污泥能力80吨,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由80%降至40%以下,有效解决污泥因含水率高而无处堆放、无法利用的问题。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宜居之城
按照“经济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先行”理念,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发展定位,莒南将生态建设与城市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关联和整合。通过精品示范,亮点带动,由点及面,提质扩容,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为了让莒南市民尽享绿色福利,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舒适、景色更优美、环境更宜居,莒南县全面实施以“城市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小区、林荫停车场和立体绿化”为主的城市林荫行动。以县城出入口、道路接点为重点,加大行道树栽植力度,加快城市林荫路建设,注重选择适合本土的乔木树种,加快推进一路一景,彰显道路绿化特色。深入推进城区裸露土整治,对城区道路绿化带缺株断档进行补植完善,建设了一大批高品质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采取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不断提升现有老旧小区和庭院单位的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活幸福指数和宜居环境。目前,城区已建设完成五洲广场、龙泉广场等6处大型广场和18处绿地游园。2016年,打造了具有山、水、林、田、寺、佛、阁七大自然禀赋,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旅游、历史、社区七位于一体的卧佛云游小镇,已经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怡然自乐、合家欢乐的好去处。
湿地,乃“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湿地就是保护“城市之肾”,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近年,莒南提出了“先建湿地后建城”的城市发展理念,依托莒南水资源,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把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盘活水系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打造宜居地的关键抓手,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依的宜居家园,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近年来,累计投资20多亿元对流经县城的鸡龙河、磐龙河、卧龙河、白马河、龙王河等5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设了总面积3.5万亩的5处湿地,沿线打造了卧佛云游小镇等4个AAA级旅游景区和2个生态环保综合体,打通了西起白马河、东至龙王河全长100公里的水系长廊,构筑了“五山互峙、五河汇城、山在城中、水在绿中、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大公园格局。莒南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县”。
实施“两改一化” 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起源于2003年浙江省安吉县,它用了不足四年的时间打造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也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发展道路,“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一幅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莒南县在大步发展的过程中,把准时代脉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等“两改一化”工作,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承载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小厕所,大民生”,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旱厕已追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厕所革命”势在必行。勤于动脑,善于创新的莒南人民,根据东部低山丘陵区、西部平原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首创了水泥预制三桶式的改厕模式,它有着造价低、施工简单、密封性好、坚固耐用等特点。因地制宜一直是莒南人民劳作的行为准则,综合各种改厕模式最终确定了以双瓮漏斗式、水泥预制三桶式等为主,三格式、粪尿分集式为辅的改厕模式,破除“一刀切”,因地制宜、因条件而定的改厕模式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改厕计划”也势如破竹,顺利进行。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92078户,今年年底,全县将基本实现“改厕”全覆盖。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回荡在耳边几十年的话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旧奏效。莒南重视道路的修建,并坚持样板开路、典型先行,根据山区、丘陵和平原等地形特点,灵活采用沥青、水泥、风化砂等多种硬化方式,打造了一条条样板路,致富路。在样板示范的带动下,全县各村加入轰轰烈烈的修路行动中。截至目前,累计硬化村内道路612万平方米。2020年,全县将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全覆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伟大的诗人的杜甫早在1200多年前就强调房子对于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如今,房子不仅仅涉及到个人住所,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民生工程。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不仅仅改造了百姓的房子,更是为百姓送去了“温暖”。莒南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始于2012年,一直在进行中。危房改造是个严谨细致的工作,严格执行“农户个人申请、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协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的流程,确保补助对象的认定、审批和操作程序规范。坚持阳光危房改造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三公示一标识”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公示,并公开公示镇、县两级举报电话,增加危改工作透明度和监督渠道。截至2017年底,共争取国家和省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7891.2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046.4万元,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6226户,解决了约1万名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初至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95户。
打造新型社区 提升村镇形象
从2010年开始,莒南县结合旧村改造、空心村搬迁、中心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通过合村并点,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五项、六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8个农村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按照全县“新型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方案要求,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至少各规划启动1个大型社区(10000人以上)建设,目前,莒南经济开发区祥龙花园正在建设,临港产业园滨海小镇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近年来,以推动示范镇、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加大争跑力度,全力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形成示范镇优先发展、重点镇加快发展、一般镇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店镇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山东省第二批宜居小镇、省级示范镇,入围全省百强示范镇;板泉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省级示范镇;洙边镇、大店镇、石莲子镇、相沟镇、岭泉镇被评选为市级园林小城镇;大店镇庄氏庄园荣获全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称号;大店镇花园社区、清华苑社区获得山东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称号;庞疃村、洙边村、龙窝村入选山东省宜居村庄,涝坡镇亓山村荣获第一批临沂市“沂蒙传统村落”称号,有力地提升了村镇形象。
共建共享,共筑美好家园
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历史的时针指向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建共享成为必然趋势,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社会治理局面正在形成。莒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人参与建设,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服务群众,进一步形成机关服务的长效机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任务责任化,保证队伍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啃下改革硬骨头,下足落实真功夫,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为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提供重要支撑。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办法,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干部职工发挥铁军精神、奋力向前,公众群策群力、不断进取,通力协作,实现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参与,治理成果共同享有。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莒南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发展之快,变革之大,成就之丰,前所未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滚滚洪流,86万莒南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更加执着的信念,精心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新画卷。严珊珊 靳日波
新闻推荐
为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莒南县石莲子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实施“党旗飘扬杏坛红”活动...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