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鹏通讯员 赵龙春
作为农业大市,临沂市对土地整治有着长久的渴望和优良的历史传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莒南县厉家寨村人民在瘠薄的山岭地上,整理出土地1.8万多亩,提前10年实现国家粮食发展纲要目标。毛主席曾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几十年来,“厉家寨整山治水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临沂人,发扬传统,整治土地,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伴随着与时俱进的“系统更新”,临沂市土地整治已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2006年以来,临沂市牢牢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增减挂钩试点城市的大好机遇,立项实施了331个增减挂钩项目,规划新建社区 278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45.8亿元,复垦耕地9.16万亩,新建住宅22.2万套、1950万平方米。
增减挂钩搭建了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互补互助的平台,有效解决了城镇建设中“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房往哪里建”“人往哪里走”等一系列问题,加速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兰陵县增减挂钩项目惠东社区由张庄村等8个村组成,改造前村居散乱、村民生活不便。改造后,别墅、商业街、农家乐、银行、学校、卫生院等配套齐全,全部建筑白墙灰瓦、柔美典雅,房前屋后遍植玫瑰,成为远近闻名的“玫瑰小镇”,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2012年起,临沂市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12.43亿元,建设项目108个,整治后的基本农田实现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2016年,临沂市按照省政府要求,全力开展“十三五”年均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当年已完成建设任务9.61万亩,“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部署分配完成。在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围绕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进行保护性开发,并划入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真正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勇于创新,久久为功,临沂市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开创了耕地保护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十二五”期间,通过土地整治,实现新增耕地4.98万亩,土地利用率由整治前的80%提高到95%,土地产出率提高20%以上,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 依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发展苍山蔬菜、平邑金银花、莒南花生、临港茶叶、沂南小米、郯城大米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示范基地,叫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
——— 通过村庄合并、整村搬迁,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得到挖潜盘活和集约利用,全市有效盘活农村宅基地面积11.4万亩,使用增减挂钩指标6.19万亩,在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情况下,为一大批重点项目、高新产业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
——— 搬迁整治旧村890个,新建安置社区184个,安置36.9万人。改造后的新型社区实现水、电、路、热、气“五通”,配套建设医院、超市等公共设施1613万平方米,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8月1日讯(记者邵明习通讯员陈薇宇)近日,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官坊社区22户村民自行拆除占道违建7325平方米,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美丽乡村建设是莒南县打造品质生活环境的惠民工程,工程之一...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