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洪英
走进莒南涝坡镇小岭村的村委会,一块红色的宣传牌上,小岭文化 LOGO标识映入眼帘。这个醒目的LOGO寓意“结亲连心,共谋发展”,是“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智慧的结晶。一个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不仅带领村民 用双手建设了美丽小岭,同时还创造了凝聚人心的农村文化,他们把这种文化用 LOGO表达出来,是省派“第一书记”第一个文化LOGO,有了这文化的浸润,村民们将继续开创美好生活。
从倒数第一到美丽小岭
天气晴朗的时候,小岭村的王大爷习惯到村里文化广场上去晒晒太阳,有人的时候,他总爱将自己编的那句顺口溜说给大家听,“出门就是水泥路,抽水厕所入了户,以前连想不敢想,第一书记帮咱富。”
小岭村位于涝坡镇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居莒南县石泉湖水库上游,为省级贫困村、库区移民村。今年2月,省地税局主任科员潘其峰任职小岭村第一书记。之前,小岭村村容村貌杂乱无章,“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其真实写照。在今年6月份全镇村容村貌评比中,小岭村所在的龙山社区排名倒数第一。
潘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先后4次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60余人到别的村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寻找差距。回来后,经过周密思考,他们下定决心立即开展“通水、铺路、改厕、硬化、灌溉”五项工程,誓将小岭建设成美丽乡村。“我们的第一书记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天天靠在工地上,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自来水管网改造时,为赶进度不耽误村民吃水,村干部接连奋战了两个通宵。”村民王大成告诉记者,有的村民还请来亲戚帮忙,就怕干慢了影响施工进度,仅仅用了25天时间,全村所有的标准街及两侧排水沟全部硬化完成。
文化浸润农村 日子更美了
“多少年了,小岭一直都是这个样,不信他第一书记来了,还能变成什么样!”之前,王大爷看着城里来的干部,不服气地说。可没想到,如今,他不但心服口服,还编了顺口溜夸赞。
小岭村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村民们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中,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村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小岭的信心和决心。干部村民团结一心建设家园的行动体现了小岭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一种团结自强的文化。
怎样用一种符号将这种文化记录下来?在潘书记的带领下,小岭人创造了小岭文化LOGO,以“税村连心、美丽小岭”为设计主题,以红色同心圆为设计基调。两手紧握组成心形,寓意省地税局与帮包村接亲连心,共谋发展。标识上还有两片麦穗,分别代表农业和农村,寓意丰收、果实、收获、喜悦;又似两只手,托起明天的希望。
潘书记说:“对于农村来说,文化不可或缺,于是我们确立了‘文化育村\’的思路,让文化的力量沁入人心、浸润农村。”村里组建起一支文体活动队伍,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广场舞等节目,活跃文化生活。村里还建起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乒乓球室、象棋扑克室、健身房、小浴室一应俱全。文化广场、孝德文化街,以及村卫生室的建立,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享受到了从医疗到休闲的好处。
有了文化的浸润,不单单是活跃了生活,他们还用文化引领种植观念。第一书记会同省地税局驻村工作组组织小岭32名村民代表到寿光、沂水、栖霞、莱州等地参观考察农业产业化,让先进的种植文化引领村民转变观念。利用省财政拨付的30万农业产业资金建设了10个钢结构生态大棚,发展高效农业。现在,小岭村民都说,环境美了,人心都往一处想,劲都往致富路上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新闻推荐
本报2月25日讯 (记者吴慧)25日,临沂市安监局组织执法人员及专家对莒南、临港区2家危险化学品试生产企业进行突击暗访,未发现违规试生产行为。执法人员重点对特殊作业行为进行了检查,共排查隐患15条,...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