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挚友向我推荐报告文学集《大地为鉴》。细而读之,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洋洋洒洒20万字,语言朴素,事迹感人,催人奋进,励人向上,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好作品。我含泪阅读,掩卷长思,感慨万千,深受鼓舞。点点滴滴为民情,丝丝缕缕公仆心。书中的主人公王伯祥,这位普普通通的县委书记,用其心血和汗水,在寿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汗水,用生命,用热血,用青春,写下对人民的一片挚爱,对党的无限忠诚。可以说,他走过的路,是铺在大地上的无字碑;他做过的事,是记在人心里的无字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伯祥,生于寿光,长于寿光,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寿光县的第十五任县委书记,2000余个日日夜夜,他坚定不移,始终踏着焦裕禄的脚印走,用火红的生命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辛弃疾《美芹十论》)。王伯祥的智谋、胆略、敏锐、魄力,令人钦佩。1987年12月9日,王伯祥在全县庆祝寿北开发胜利大会上,他极为动情地三鞠躬,十分激动地说:“我王伯祥是农民的孩子,是人民的一头牛;我永远不忘寿光父老乡亲对我的哺育和训教,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之切切,情之深深,聆听者无不动容。那些年,他也确确实实是将汗水和生命,无声地化作丝丝细雨滋润着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播下绿色,种下希望。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俯首甘为孺子牛,王伯祥以他的“过人胆略、坚定信念、与时俱进,义无反顾、执著如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当地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他领导寿光人率先驾市场之舟冲破计划坚冰;他支持三元朱村发起了席卷全国的“绿色革命”;他像焦裕禄那样率领寿光的干部群众向北部盐碱地宣战;他引发了全省中小学校舍改造;他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在寿光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他用短短5年半的时间,让贫穷落后的寿光迅速崛起,而一跃跻身全国百强……桩桩件件,足以记入寿光的辉煌发展史。
记得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或许王伯祥对此理解更深更透。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帮百姓之需,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血管里流的是劳动人民的血,始终把自己真正当成人民的儿子,把“为民”二字深深地刻进骨子里。1980年,王伯祥出任道口乡党委书记。一春无雨,群众缺水之惨状目不忍睹。他组织群众拉水;他组织群众打井,一个个井架高高地耸立起来,伴随着钻机隆隆,清澈甘冽的井水喷涌而出,百姓痛饮,如痴如醉……1986年12月的冬天,寿光寒桥乡一个叫朱法元的特等残疾转业军人,顶风冒雪到乡里上访,巧遇王伯祥。他细听原委,最后动情地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这有功之臣的,你回去把情况写写,直接寄我,我帮你落实政策。”十天之后,当地民政部门为其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拨付3万元帮助建房;办理公费医疗;为妻办理农转非;将子女安排就业;为其购置一辆三轮车。”朱法元哭了,这是感激的泪,这是喜悦的泪……
2001年12月,早已离开寿光18年之久的王伯祥积劳成疾,患食道肿瘤做了手术,多少寿光人为他惋惜,多少寿光人为他牵挂;而当他康复出院时,这里的人们不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民心是碑,立在心中”,此话信然。
三省吾身,注重修养。孔子曰“德之不修……不善不能改,是君忧也”。林则徐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王伯祥在工作中,重气节,重操守,疾风劲草,大节昭然。寿北开发,他坚持一线指挥,在牛棚里一住45天,终于和全县人民一道建成了160万亩闪金耀银的寿北大洼,给一方百姓带来致富福音;妻子有转公办教师的机会,表都领了又让他坚决地退了回去;当县委书记5年,他始终住在几间小平房里;离任搬家,一辆130卡车就能拉走全部简朴的家当。当然,他做人做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说他好,没沾上光的亲戚朋友,对他有意见的也不少……但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大地为鉴,日月为证。王伯祥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他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力和健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劈涛斩浪,高高扬起自己的旗帜:为国尽忠,为党尽职,为民尽责!他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责任,凭着冲破坚冰、敢为人先的大智大勇,凭着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向人们树立了一个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蒋宝府程凤鸣
新闻推荐
吴唐林简介吴唐林,观云阁主人,笔名松风居士、松风道者,曾用名吴极、吴玄。1966年生于山东省莒南县,生活以水墨为趣、四时为乐,点染成道、挥毫七彩,以独居世外隐士之心,灵妙游艺、精心造物,...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