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洪涛报道莒南经济开发区前刘山村庄户剧《秋兰》的演员们正在拍摄间隙讨论台词。□本报记者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陈德溪孙烨
近日,记者在莒南经济开发区白龙社区采访时,51岁村民刘美花的一番话令记者对乡村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乡村文明咱说不好,但自从大家伙都跳广场舞后,啥闹心事儿都没了。其实,广场舞只是莒南县推进乡村文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莒南县通过农家书屋进农家、庄户人拍庄户剧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使得全县575个村庄处处彰显“文化范儿”。
农家书屋搬进百姓家中
在温泉社区,69岁的老人李洪俊正在家中研读《装修及室内设计》一书。“儿子刚买了房,俺就想看看书,好给他出谋划策。”老人说,不久前,他将想看装修书的想法告诉了社区居委会,没几天,居委会工作人员就把书送到家中。
“您点书,我送书”,这就是莒南县开展的“农家书柜”工程。县文广新局局长彭圣学告诉记者,以前农家书屋成摆设、村民借书难的问题很严重,2012年莒南创新性地推出了“农家书柜”工程,为每户订做小书柜,把农家书屋藏书分放到每家每户。
在李洪俊老人家中,记者也看到了小书柜,类似于办公文件架,可以存放20本书。这些书每季度一轮换,每次借阅时间不超过6个月。
“把农家书屋延伸到家庭,打通最后一个环节。”彭圣学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农民形成一种读书氛围。不但送书,莒南县还送文化广场、文化站。目前,莒南县先后建成了12处镇街综合文化站、575处标准化村级文化大院。“通过送文化这种方式,部分解决了村集体没钱办文化事儿的难题,让农民能够共享免费文化大餐。”
不过,资金仍是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瓶颈。以农家书柜为例,自2012年至今,莒南县575个村居中只有43个村居有农家书柜。彭圣学算了笔账,一个书柜50元,一个村300个,这是1.5万元。一户10本书的话,一个村就得3000本书,而现在每村农家书屋藏书平均2000本,“这些资金仅靠县里、镇上还是有些困难。”
庄户剧化身文明“播种机”
在莒南经济开发区前刘山村,一场庄户剧正在拍摄:在疾风骤雨的晚上,村里民兵连长带着8岁小孩秋生找妈妈。“老乡,咱村赵洪彬家在哪儿?”“就从前头不远。”“您带俺过去行吧,俺找他有点事儿。”“行,跟俺来……”
“咔!有点硬,不生活,再来。”导演兼编剧刘兴西是当地一名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创造的他,这两年玩起电视剧拍摄,“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名叫《秋兰》,讲得是子女如何孝敬父母,而父母应如何对待子女的故事。”
去年,他的一部反映家庭道德风气的片子——《家之风》以娱乐节目的形式在莒南县电视台公益播放。“很多单位搞四德工程建设的时候,也拿我这个片子当教材。现在国家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咱自编自导的庄户剧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近年来,莒南县出现了一批庄户影视作品,像电影《我的沂蒙》、《白鹭双飞》等。“相比于送文化来说,这种土生土长的文化,更贴近老百姓,更能提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水平和热度。”莒南县文明办主任潘群说,莒南县也把这种庄户剧当做道德宣传的载体、乡村文明的播种机,来提升村民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去年,在全市电话随机采访中,莒南县文化工作群众满意度获临沂市9县第一名。
没上四德榜村民讨说法
“这四德榜,咋没我名,我不比谁差。”在莒南经济开发区淮海西路居社区,村民聂其虎气呼呼地找到居委会讨说法。
“又喝了不少酒,你要少喝点酒,早上榜了。就你这喝酒后脾气不好的毛病,才没上榜。”社区党支部委员聂其队告诉记者,聂其虎其实非常孝顺,每天晚上都雷打不动地到父母家里坐坐,唠唠家常,光凭这条也能上榜。说到这,聂其虎倒不好意思起来,“我也没钱,但心里装着父母,谁都是父母养的,谁都有老的时候。”他只觉得没上榜委屈丢人。
和聂其虎委屈不同,村民聂昌通却觉得“没做多大点事儿,还上榜了。”在该社区四德榜“身边好人好事”专栏,聂昌通因将昏倒在路边的老人送到医院而榜上有名,居委会呼吁全体村民向他学习。
“当时是7月份,天很热,老人好像中暑了倒在路边,我就开车送去医院了,也不是大事儿,还上榜了。”聂昌通说,“现在村里人见俺父母、家里人都说,你家昌通善良,这让我更得加把劲好好干。”
文化如何教养百姓,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四德榜就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美德,也照出了差距。
莒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春说,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力量,比任何一场报告会都来得直接、干脆,老百姓都感觉到了不上榜就比别人“低一头”,上榜了全家人都光彩,这种劲头就提上来了。
目前,莒南县已建立800多个四德榜,覆盖了全部村居社区、机关学校。去年,莒南县还开展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大义莒南人”等评选活动,共推荐各类身边好人200多名,评选道德模范50多人。
■书记点评繁荣农村文化服务新型农民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推动文化惠民向农村倾斜,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更多的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农民群众新时期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今后,我们将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载体,扎实做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注重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侧重“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积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用文明理念和先进文化提升农民素养,塑造新型农民。
新闻推荐
□记者肖芳报道王家沟村里的小树林,成了露天垃圾场。□本报记者肖芳2014年年底,记者途经莒南县石莲子镇王家沟村。该村位于国道206沿线,对外交通四通...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